-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箭头a的自然景观变化属于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差异是以____为基础产生的。
(2)我国横断山区的垂直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沿箭头_____(a/b)的变化。该山自然带的发育程度与山体所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

(1)图中箭头a的自然景观变化属于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差异是以____为基础产生的。
(2)我国横断山区的垂直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沿箭头_____(a/b)的变化。该山自然带的发育程度与山体所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多生长在近海滩涂、低河漫滩草层植被的优势种群,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地区。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行业,近年来还可用于生物制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辽河三角洲芦苇分布区,20世纪70年代,该地苇场每年大约需要劳动力3万人,90年代末外来雇工人数达5万人。2004年前后芦苇收割开始普遍使用割灌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芦苇已成为该地重要的栽培经济作物。

(1)简析图示地区成为世界面积最大芦苇荡的自然原因。
(2)说明芦苇近几年才成为该地栽培经济作物的原因。(4分
(3)简述该地大力发展芦苇种植的意义。
(4)收割后的芦苇塘会在春节前后放火“炼塘”来提高产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多生长在近海滩涂、低河漫滩草层植被的优势种群,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地区。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行业,近年来还可用于生物制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辽河三角洲芦苇分布区,20世纪70年代,该地苇场每年大约需要劳动力3万人,90年代末外来雇工人数达5万人。2004年前后芦苇收割开始普遍使用割灌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芦苇已成为该地重要的栽培经济作物。

(1)简析图示地区成为世界面积最大芦苇荡的自然原因。
(2)说明芦苇近几年才成为该地栽培经济作物的原因。(4分
(3)简述该地大力发展芦苇种植的意义。
(4)收割后的芦苇塘会在春节前后放火“炼塘”来提高产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下图为某区域R河流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R河流域的自然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小题2】R河各河段水量变化的特征是
【小题3】近年来,种植业区的面积不断增加,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小题1】R河流域的自然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热量 | B.水分 |
C.光照 | D.地形 |
A.源头至河口水量逐渐增加 |
B.源头到P点河段水量无变化 |
C.P点到Q点河段水量逐渐减少 |
D.Q点到河口段水量逐渐减少 |
A.草原减少和水土流失 | B.雨林减少和土地酸化 |
C.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 D.土地沙化和土壤盐碱化 |
下图中斜线区为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读图做下列各题。

【小题1】甲国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体表现为()
【小题2】甲国家的地形特征为()
【小题3】图中德班比诺洛斯港气温明显偏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4】图中分布最广的自然带是()
【小题5】图中斜线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小题1】甲国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体表现为()
A.位于大陆的内陆,东西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 |
B.位于重要地理事务的交汇处,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
C.位于大陆南端,世界上某重要航线的必经之地 |
D.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
A.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
B.以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
C.以盆地为主,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
D.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
A.纬度位置 | B.洋流因素 |
C.地形因素 | D.大气环流 |
A.热带荒漠带 | B.热带草原带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D.热带雨林带 |
A.水稻种植业 | B.混合农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大牧场放牧业 |
皮拉大沙丘(下图)位于大西洋畔的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它的东边是都郁葱葱的森林。皮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这里森林植被属于
【小题2】皮拉大沙丘向内陆推进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小题1】这里森林植被属于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C.温带落叶阔叶林 |
D.亚寒带针叶林 |
A.受盛行西风影响 |
B.沿岸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降水少 |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
内蒙古在新牧区建设中,重视新能源和公路发展。下图是内蒙古某地(约41°N)一牧民安装太阳能的房屋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不考虑天气状况,下列节日该屋顶太阳能发电效果最好的是()
A. 劳动节 B. 儿童节
C. 教师节 D. 国庆节
【小题2】某游客沿图示公路自驾旅行,发现沿途植被有明显的变化,其形成原因是()
A. 热量的变化 B. 水分的变化
C. 水热的变化 D. 地形的变化

【小题1】若不考虑天气状况,下列节日该屋顶太阳能发电效果最好的是()
A. 劳动节 B. 儿童节
C. 教师节 D. 国庆节
【小题2】某游客沿图示公路自驾旅行,发现沿途植被有明显的变化,其形成原因是()
A. 热量的变化 B. 水分的变化
C. 水热的变化 D. 地形的变化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示可知叶面积指数
【小题2】N地叶面积指数较周边地区高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据图示可知叶面积指数
A.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
B.100°E以西体现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
C.100°E以东体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120°E以东地区变化幅度最大 |
A.降水 | B.地势 |
C.热量 | D.土壤 |
下图是拍摄于我国北方某市郊区开阔地土堆上的积雪照片,积雪未曾受到人为活动影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拍摄该照片时,镜头朝向是()
【小题2】与上述现象原理类似的是()

【小题1】拍摄该照片时,镜头朝向是()
A.向东 | B.向南 |
C.向西 | D.向北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B.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下图为我国三座大体位于同一省份的三座山脉的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纵坐标为海拔),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海拔范围中,三座山峰自然带类型都相同的是()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小题3】该省最可能是()

【小题1】下列海拔范围中,三座山峰自然带类型都相同的是()
A.400-600米 | B.1000-1300米 |
C.1500-1800米 | D.2000-2400米 |
A.甲乙丙有可能是自南向北排列 |
B.甲乙两山冬季山顶有积雪,丙山没有 |
C.甲乙丙有可能位于第二级阶梯 |
D.乙山自然带带谱最复杂 |
A.湖北 | B.海南 |
C.青海 | D.河北 |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小题2】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 )

【小题1】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寒流 | B.大气环流 |
C.山脉迎风坡 | D.暖流 |
A.纬度地带分异 | B.干湿度地带分异 |
C.山地的垂直地带分异 |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