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小题2】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
【小题3】下列有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特征完全相同的区域
B.地域差异往往独立于整体性之外
C.环境整体性就是说自然环境是不变的
D.气候状况会影响植被类型甚至整个生态系统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 “沿海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所在地的气候可能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小题2】影响该山N坡自然带海拔高于S坡的主要原因是()
A.N坡为阳坡,热量条件较好B.N坡为阳坡,水分条件较好
C.S坡为阴坡,热量条件较好D.S坡为阴坡,水分条件较好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西秦武力消灭六国,实施暴政,中原移民开始大批南下,形成了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客家人。读“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小题2】客家人南迁过程中体会到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
A.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以地形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
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1月M地区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
【小题2】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
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双选题,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读下面四幅“海拔5000米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规律示意图”,①-⑤为各山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四座山最有可能位于北半球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小题2】纬度最低和纬度最高的分别是
A.甲B.乙
C.丙D.丁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我国某城位于其所在省最高峰山地自然保护区下,海拔909.5m年均温7.1℃,读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的面积分布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不同海拔段的面积分布统计表明
A.保护区边界按照等高线划定B.高海拔区域面积大、坡度大
C.山地地形独特,呈纺锤状D.低海拔区域面积小、坡度大
【小题2】该自然保护区所保护的主要地带性植被是
A.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常绿阔叶林
【小题3】该自然保护区林地占60.7%,北坡面积75%、南坡46%,可能是因为
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珠穆朗玛峰自然带分布图(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比北坡丰富是因为南坡
A.相对高度大B.纬度低C.坡度大D.坡向朝南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坡自然带的更替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B.南坡自然带的更替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南北坡自然带的更替都属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图中各自然带的形成都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
(3)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4)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试分析原因。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