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
A.① | B.② | C.④ | D.⑤ |
A.①② | B.③② | C.④① | D.③④ |
2016年1月20日,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10至14℃。下图为“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 )
①冷锋
②暖锋
③低压系统
④高压系统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阻挡大气逆辐射 | B.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
C.阻挡地面辐射 |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
下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
A.箭头① | B.箭头② | C.箭头③ | D.箭头④ |
A.箭头① | B.箭头② | C.箭头③ | D.箭头④ |
① 箭头①增强 ② 箭头②增强 ③ 箭头③增强 ④ 箭头④增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
(2)图中①地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称为________;图中②地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称为 ________。
(3)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___。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 。
(5)图中A、B两处相比,___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
(2)图中①地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称为________;图中②地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称为 ________。
(3)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___。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 。
(5)图中A、B两处相比,___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雾霆天是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下左图为我国某地雾霆天气前后对比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小题2】雾霆天气时,右图中的

【小题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 | B.③ | C.④ | D.⑤ |
A.①减弱 | B.②增强 | C.③增强 | D.⑤减弱 |
雾淞俗称树挂,是在严寒的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华而成,下面不属于雾淞的形成条件是
A.冬季夜间长,辐射降温强,气温日较差大 | B.冬季夜间有云,昼夜温差小 |
C.低空水汽充足 | D.风力微弱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底部没有放土的乙箱气温高了3℃。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的运动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大气削弱作用差异 |
C.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下表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读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广州相比,拉萨( )
【小题2】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


【小题1】与广州相比,拉萨( )
A.①较大 | B.②较大 | C.③较大 | D.④较大 |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 B.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
C.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17年11月,印度尼西亚的阿贡火山持续喷发, 火山灰多日弥漫于空中,会导致该地区( )
【小题2】“十雾九晴”,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往往气温更低,这与图中的哪一过程较弱有关( )

【小题1】2017年11月,印度尼西亚的阿贡火山持续喷发, 火山灰多日弥漫于空中,会导致该地区( )
A.太阳辐射增强 | B.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
C.昼夜温差减小 | D.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每年一个时段,我国北方地区的很多树木都被涂上了“白裙”,这种涂白是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千涂成白色,一般涂剧至距地面1-1.3米的高度。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给树木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A.为树木提供更多营养 | B.防止牲畜啃食树皮 |
C.提高树木抗病能力 | D.提升树木美观效果 |
A.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 B.对树皮有保温作用 |
C.增加大气逆辐射 | D.减小树皮的昼夜温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