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年4月17日02时~20日02时我国西北某地气象要素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0.根据上图中各气象要素的变化得知,该天气系统与其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的正确组合是( )

30.根据上图中各气象要素的变化得知,该天气系统与其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的正确组合是( )
A.反气旋、冻雨天气 | B.气旋、大雾天气 |
C.冷锋、暴雨天气 | D.冷锋、大风沙暴天气 |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温分布图(单位:°C)(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ABCD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四点间正确的环流示意图为( )
【小题2】若该图表示山谷间热力环流,则代表白天山谷的点是( )

【小题1】若ABCD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四点间正确的环流示意图为( )
A.![]() | B.![]() | C.![]() | D.![]() |
A.A | B.B | C.C | D.D |
下图为某城市1月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该城市中心城区最可能位于()
【小题2】该城市所在地区可能是我国()

【小题1】该城市中心城区最可能位于()
A.甲地附近 | B.丁地附近 | C.丙地附近 | D.乙地附近 |
A.华北地区 | B.江淮流域 | C.海南岛 | D.华南地区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甲处的洋流流向及等温线画法正确的是
【小题2】a、b两地的气候特征是 ( )
【小题3】下列四幅图中,与c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小题1】图中甲处的洋流流向及等温线画法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A.a地冬雨夏干,冬寒夏热 |
B.b地夏雨冬干,冬暖夏凉 |
C.a地全年多雨,四季如春 |
D.b地全年少雨,终年炎热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600hpa等压面空间分布图,图中数值是等压面海拔高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A 图B
【小题1】图B是沿图A中XY方向画出的600hpa等压面剖面图,比较图中②、③对应的近地面甲、乙两地的气温和气压差异 ( )
①气温:甲地大于乙地 ②气压:甲地小于乙地
③气温:甲地小于乙地 ④气压:甲地大于乙地
【小题2】下图中,等压面及风向正确的是 ( )


图A 图B
【小题1】图B是沿图A中XY方向画出的600hpa等压面剖面图,比较图中②、③对应的近地面甲、乙两地的气温和气压差异 ( )
①气温:甲地大于乙地 ②气压:甲地小于乙地
③气温:甲地小于乙地 ④气压:甲地大于乙地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③② |

A.A | B.b | C.c | D.d |
读下列材料和下面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古典文学中有许多关于天气的精彩描述,对于烘托故事气氛、构造故事情节起着重要作用。读《三国演叉》中“曹操立不起营察,心中忧惧……子伯日:‘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是夜北风大作,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比及天明,沙土城已筑完”。
甲图中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某一低压中心的两条槽线,①②③④为槽线附近的四个点,乙图是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小题1】材料中所描述的情况,最有可能是甲图中的 ( )
【小题2】受③④之间槽线影响,③处将可能出现 ( )
【小题3】乙图中a、b、c、d四种气温垂直分布状况,与甲图中③处最为接近的是 ( )
我国古典文学中有许多关于天气的精彩描述,对于烘托故事气氛、构造故事情节起着重要作用。读《三国演叉》中“曹操立不起营察,心中忧惧……子伯日:‘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是夜北风大作,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比及天明,沙土城已筑完”。
甲图中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某一低压中心的两条槽线,①②③④为槽线附近的四个点,乙图是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小题1】材料中所描述的情况,最有可能是甲图中的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晴暖天气 | B.台风 | C.寒潮 | D.连绵阴雨 |
A.a | B.b | C.c | D.d |
可能总辐射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的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有
纬度(°N) | 64 | 50 | 40 | 30 | 20 | 0 |
可能总辐射(W/m²) | 139.3 | 169.9 | 196.4 | 216.3 | 228.2 | 248.1 |
有效总辐射(W/m²) | 54.4 | 71.7 | 98.2 | 120.8 | 132.7 | 108.8 |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可能总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
B.云量最多的地区是20°N |
C.有效总辐射随纬度增加而迅速递减 |
D.20°N有效总辐射最大是因为太阳高度较大且降水较少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现象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小题2】冬季晴朗的夜晚,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据说能防霜冻,原因是烟雾
【小题3】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下列现象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
B.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
C.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 |
D.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
A.能减少大气逆辐射 | B.能增加大气逆辐射 |
C.能使地面辐射减弱 | D.能增加地面辐射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且大气逆辐射弱 | D.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 |
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数值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2)图中大气环流呈_____时针(顺或逆)运动。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3)图中丁为________(低压或高压);甲、乙两地,昼夜温差较大的是________。
(4)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__。若仅考虑热力环流,城市比乡村更多________(晴天或雨天)。

(1)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数值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2)图中大气环流呈_____时针(顺或逆)运动。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3)图中丁为________(低压或高压);甲、乙两地,昼夜温差较大的是________。
(4)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__。若仅考虑热力环流,城市比乡村更多________(晴天或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