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指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这首五律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小题2】陶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形成一种“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题1】本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小题2】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简要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②敛翮(hé):收起翅膀,即停飞。
【小题1】这首诗前六句描绘了一只怎样的“失群鸟”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第二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蜀山的什么特点?尾联用君平的典故,有何用意?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警惕戒惧,保持自己的节操。
【小题2】诗人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魄?请结合诗句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途中
李廓
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
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注:李廓,唐代陇西人,官宦之家。少有志勋业,揽辔慨然,而未肯屑就,遂困场屋(科举考试)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主要是前三联写景,尾联“归故里”三字点明概括,表明是夏日归途所见之景。
B.作者在诗中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热风扑面,蝉声鸣噪,作者以景衬情,很自然地引出了尾联的抒情。
C.尾联直抒胸臆,全诗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诗句前后相承,水到渠成地抒发了作者情感。
D.诗人将说明、描写、抒情、叙事相结合,交替使用几种表达方式,给读者呈现了形象的画面。
【小题2】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去者日以疏

《古诗十九首》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注)因,由也。
【小题1】下面对此诗的理解赏析的各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将“去”和“来”作对比,又将“疏”和“亲”作对比,直接阐明事理,带给人思考,也发人警醒。
B.第三到第八句既是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结合,也是触景生情,所见为萧瑟之景,了无生趣,从而引发诗人的愁思。
C.第七、八句情景交融,一个“愁”字,使用拟人手法,既照应了开头两句,又直接抒发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D.全诗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近写眼前景象,远写人生感悟;既表意的宽度,又有抒情有的深度。
【小题2】此诗景情思结合很好。请简要分析诗中抒发的情感。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艳歌何尝行·双白鹄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
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负汝去,羽毛何摧颓。”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躇踌顾群侣,泪落纵横垂。”
“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
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
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
若生当相同,亡者会黄泉。”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小题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与《孔雀东南飞 并序》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
B.通过本诗与《孔雀东南飞 并序》的对比,我们认识到《孔雀东南飞 并序》的起兴不是与下文情节全无关系,而是有一定暗示的。
C.“十十将五五”是以白鹄结伴而飞,反衬出一对白鹄因雌鸟疲病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画面。
D.本诗采用拟人的手法和对话的形式,反映出封建社会里夫妻别离的悲剧。
【小题2】本诗与《孔雀东南飞 并序》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异同?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我”白发稀短的颓唐老态,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B.第二句“又”字写出了岁月流逝人生倏忽的感叹,“上元”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
C.诗人借“箝纸尾”这个典故抒发感情,含蓄深刻,“饱谙”二字更是意味深长。
D.客人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主要表现客人对“我”处世方式的不满。
【小题2】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