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 北宋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妹夫。②岧峣:高山。③分:甘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
B.颈联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山水秋景,气韵生动,表现出对美丽景色的喜爱。 |
C.第六句“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纷乱不定。 |
D.本诗既有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
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此诗作于作者任职山东德州时。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人,与作者少年交游,时任广东四会县令。②蕲:通“祈”,祈求。③三折肱:《左传》语,“三折肱,知为良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写作者与友人一北一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B.第二句采用借代的手法,写我托大雁给友人捎一封书信,却因路途遥远而被雁儿拒绝。 |
C.颈联表达对友人既有赞扬,也有抱不平。友人虽在偏远任职,却颇能持家,而且还是一位良医,这样的贤才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
D.第七句写作者的想象,十年前在京城里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 |
【小题2】宋代张耒评论:“‘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试分析其奇妙之处。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本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时诗人于山东德州任职。黄几复,诗人朋友,时于广东四会县任职。②蕲:祈求;三折肱:一个人多次跌断胳膊,就可以做个好医生。【小题1】黄庭坚,字鲁直,号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所居之地一北一南,表达出怀念友人之意。 |
B.大雁谢绝为诗人传递书信,旨在反映出人事的沧桑。 |
C.通过写黄几复家徒四壁的境况,说明他清正和廉洁。 |
D.读书头已白蕴含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怜惜和不平之意。 |
钱文僖公惟演,生贵家,而文雅乐善,出于天性。晚年以使相留守西京,时通判谢绛、掌书记尹洙、留守推官欧阳修,皆一时文士,游宴吟咏,未尝不同。洛下多水竹奇花,凡园囿之胜,无不到者。有郭延卿者,居水南,少与张文定公、吕文穆公游,累举不第,以文行称于乡闾。张、吕相继作相,更荐之,得官职,然延卿亦未尝就,葺幽亭,艺花卉,足迹不及城市,时年八十余矣。一日,文僖率僚属往游,去其居一里外,即屏骑从,徒步而访之。延卿道服延接,相与晤谈。数公疏俊爽闿,天下之选。延卿笑曰:“陋居罕有过从,而平日所接之人,亦无若数君者。老夫甚惬,愿少留,对花小酌也。”遂以陶樽果蔬而进,文僖爱其野逸,为引满不辞。既而吏报申牌,府吏牙兵,排列庭中,延卿徐曰:“公等何官,而从吏之多也?”尹洙指而告曰:“留守相公也。”延卿笑曰:“不图相国,肯顾野人!”遂相与大笑。复曰:“尚能饮否?”文僖欣然从之,又数杯。延卿礼节杯盘,无少加于前,而谈笑自若。日入辞去,延卿送之门,顾曰:“老病不能造谢,希勿讶也。”文僖登车,茫然自失。翼日,语僚属曰:“此真隐者也,彼视富贵为何物耶?”因称叹屡日。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凡园囿之胜(______________)
(2)然延卿亦未尝就(_______________)
(3)即屏骑从(______________)
(4)陋居罕有过从(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文雅乐善,出于天性 徒步而访之 |
B.晚年以使相留守西京 遂以陶樽果蔬而进 |
C.无少加于前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D.因称叹屡日 不如因善遇之 |
(1)累举不第,以文行称于乡闾。
(2)不图相国,肯顾野人。
【小题4】文中写张文定和吕文穆两公的目的是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这篇短文的主要人物是钱文僖,还是郭延卿?说说理由。
不朽论
刘敞
士之不朽者三,所以本之者一也。德能服人则不朽,功能济时则不朽,言能贻世则不朽;虽然,本之者德而已矣。德者,仁、义、忠、信之谓也。内着于其外,达则其功也,穷则其言也。故德者本也,功与言者末也。处势高,名泽及于远,谋而世用之,行而世信之,则功必立。处势低,名泽不及于远,谋而世弗用也,行而世弗信也,则言以着。故功者,以德为功者也,非俗之所谓功也;言者,以德为言者也,非俗之所谓言也。
俗之所谓功者,规一切者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则有强兵之功;坏井田,废什一,困百姓之力,实府库之藏,则有富国之功。以诡谲为机,以刑法为驱,以君心为度,以巧伪为制,若是而已矣。俗之所谓言,务无用者,饰名数以干礼,合章句以导谀,为曼衍以诡俗,务名誉以邀利,大不可施于朝,小不可教于乡,以靡丽为精,以辩异为奇,若是而已矣。是以德也、功也、言也,判而为三。
嗟乎!君子之道所以隐也,功非其功矣,言非其言矣;然而世犹贵功而尚言,自以为不朽,吾未始知其诚不朽也。夫世之士既无以明功与言之端,又因见世俗之功而趋之,闻世俗之言而美之,予以太上立德不可及也。呜乎!则是以功与言常必去德而独存者也,丧其本矣!申、商也,孙、吴也,仪、秦也,杨、墨也,何可胜言哉!
【小题1】“士之不朽者三”中的“三”指的是_____;“本之者一”中的“一”指的是__。【小题2】第一段中与划线句相对应的一句是_________。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德是根本,功与言只能说是末节,不要本末倒置。 |
B.君子之道所以隐也,应该不“立功”也不“立言”。 |
C.世人趋功美言,是不明白“功与言之端”是“德”。 |
D.世人贵功而尚言,虽自以为不朽,但不可能不朽。 |
【小题5】作者对于“申、商也,孙、吴也,仪、秦也,杨、墨也”的评价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卜算子
陈瓘①
身如一叶舟,万事潮头起。
水长船高一任伊,来往洪涛里。
潮落又潮生,今古长如此。
后夜开尊独酌时,月满人千里。
[注] ①陈瓘:北宋朝廷谏官,因正直不苟得罪奸臣屡遭贬逐,此词作于被贬途中。【小题1】词人用“一叶舟”行驶于“洪涛”中比喻人生,表明人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
【小题2】对本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字数看,“卜算子”词牌在词中属于“中调”。 |
B.上下阕之间,折射了人生遭遇必然的因果联系。 |
C.本词意境壮阔悲凉,字里行间透出诗人的无奈。 |
D.全词语言朴实晓畅,然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 |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荦确:山多大石。【小题1】这是一首______(答一格律诗体裁),写于宋神宗元丰初年。时苏轼贬官黄州,躬耕于东坡,并从此自称____________。
【小题2】与诗中划线句所寄寓的情怀相同的一项是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B.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小题1】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_______。【小题2】“不及林间自在啼”的“不及”与前面的“____”相呼应,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小题3】诗歌通过“画眉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齧残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实写白日西斜、乌鸦投林,却仿佛可见马上驱驰抬头远眺的诗人形象。 |
B.诗中巧用凿壁偷光的典故,描绘出了自己灯下苦读的情状,真切感人。 |
C.尾句中“听”字既照应了上句的“人假寐”,也折射出作者内心的波澜。 |
D.整首诗平实流畅,一句一景,有动有静,不事雕琢却颇具艺术感染力。 |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②。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④。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②溅溅:流水声。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④尊,通“樽”,酒杯。【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