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3.
如图所示,倾角为
、质量为
的斜面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
的木块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始终静止。已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
,重力加速度为
,在此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
B.木板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等于![]() |
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等于![]() |
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 |
5.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B.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C.物体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持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 |
D.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在改变 |
6.
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AC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F1,对木板的压力为F2.在将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和F2都增大 | B.F1和F2都减小 |
C.F1增大,F2减小 | D.F1减小,F2增大 |
7.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高速运动比缓慢运动难以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
B.“歼20”隐身战机在作战前扔掉副油箱,是为了增大惯性 |
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 |
D.水平抛出的石块运动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在改变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4题)
9.
如图所示,以水平力F压物体A,这时A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若物体A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物体的质量为m,那么A物体与墙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


A.μmg | B.mg | C.F | D.μF |
10.
如图所示,有两个穿着溜冰鞋的人站在冰面上,当其中一个人A从背后轻轻推另一个人B的时,两人都会运动,如图所示。关于A、B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对B的作用力在先,B对A的作用力在后 |
B.B对A的作用力大小等于A对B的作用力大小 |
C.B对A的作用力和A对B的作用力是性质相同的力 |
D.A对B的作用力和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
11.
泸州市某商场安装有如图所示的斜向上运动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电梯不运转;有人站上扶梯时,扶
梯会先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站上扶梯的水平梯面,相对扶梯静止,随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扶梯运动时,扶梯对顾客作用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 |
B.扶梯运动时,扶梯对顾客的支持力大小始终等于顾客的重力 |
C.扶梯加速时,扶梯对顾客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
D.扶梯加速时,该顾客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匀速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
12.
如图所示,质量
和
的两物体用轻质弹簧相连,在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一起向左以相同的加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起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 |
B.一起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 |
C.若突然撤去拉力![]() ![]() ![]() |
D.若突然撤去拉力![]() ![]() ![]() |
4.解答题- (共2题)
13.
泸州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车让行人成为了最基本的礼仪之一。某次汽车司机驾车以
的速度行驶在平直公路上,在行驶到车头距人行道距离
时发现有行人过马路,于是司机立刻采取制动汽车匀减速运动,车头距行人行道边缘恰好停止,停止
后,行人已全部经过人行道边缘恰好停止,车停止
后,行人已经全部经过人行道,司机立即以
的加速度匀加速通过人行道,汽车长
,人行道宽
。求:
(1)司机制动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
(2)若无人过人行道,汽车保持
的速度匀速运动,则该汽车车头距人行道距离
开始,到汽车刚好通过人行道所用的时间;
(3)为礼让行人,按照题中所述方式,该车头距人行道距离
开始,到汽车刚好通过人行道所用的时间。







(1)司机制动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
(2)若无人过人行道,汽车保持


(3)为礼让行人,按照题中所述方式,该车头距人行道距离

14.
某学校兴趣小组探究高空抛物的危险性,对如下模型进行了研究。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平台高出水平地面
,质量
的物体(视作质点)静止在A点,与平台右端点B相距
。物体与平台之间的动摩擦因素
。现对物体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
,作用时间
后撤去,物体向右继续滑行并从B点冲出平台,最后落在地面上的C点,B点与C点间的水平距离
。忽略空气的阻力,重力加速度取
。

(1)物体通过平台B点时的速度
(2)平台上A点到B点的距离L









(1)物体通过平台B点时的速度
(2)平台上A点到B点的距离L
5.实验题- (共2题)
15.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填写F或F′)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填写F或F′)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 B.理想实验法 |
C.等效替代法 | D.建立物理模型法 |
16.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1)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块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 5 个计数点 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 4 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 A 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 50 Hz 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 a=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 a•F 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此图像的 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过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

(1)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块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 5 个计数点 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 4 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 A 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 50 Hz 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 a=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 a•F 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此图像的 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过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