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20t-2t2(x的单位是m,t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 )
A.18m | B.32m | C.48m | D.50m |
2.
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
B.![]() |
C.前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
4.
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


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 |
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 |
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 |
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 |
5.
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 )


A.490 N | B.510 N | C.890 N | D.910 N |
6.
某同学为感受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一个小实验:绳的一端拴一小球,手牵着在空中甩动,使小球在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保持绳长不变,增大角速度,绳对手的拉力将不变 |
B.保持绳长不变,增大角速度,绳对手的拉力将增大 |
C.保持角速度不变,增大绳长,绳对手的拉力将不变 |
D.保持角速度不变,增大绳长,绳对手的拉力将减小 |
2.多选题- (共5题)
7.
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
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
D.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
8.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体上有一个小球m被平行于斜面的细绳系于斜面上,斜面体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 )


A.若斜面体匀速运动,小球对斜面一定有压力 |
B.若小球相对斜面静止,斜面体一定做匀速运动 |
C.若小球对斜面无压力,斜面体可能向左加速运动 |
D.若绳子对小球无拉力,斜面体可能向左加速运动 |
9.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a连接,连接b的细绳与斜面平行,在a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b对c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 | B.b对c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
C.地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 D.地面对c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
10.
关于曲线运动,下面叙述正确的有( )
A.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
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
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等于零 |
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
11.
如图所示,细杆的一端与小球相连,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细杆长0.5m,小球质量为3kg。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A的速度为vA=4m/s,通过轨道最高点B的速度为vB=2m/s,g取10m/s2,则小球通过最低点和最高点时对细杆的作用力( )


A.在A处为拉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126N |
B.在A处为压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126N |
C.在B处为压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6N |
D.在B处为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6N |
3.解答题- (共3题)
12.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2kg的物块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在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26N的拉力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的速度为6m/s。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斜面的倾角30°,g取10m/s2,斜面保持静止,求:

(1)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2)A、B两点间的距离;
(3)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1)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2)A、B两点间的距离;
(3)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13.
如图所示,质量M=4.0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1.0kg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A、B分别以v0=2.0m/s向左、向右运动,最后A恰好没有滑离B板。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取g=10m/s2。求:

(1)A、B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aA和aB的大小与方向;
(2)A相对地面速度为零时,B相对地面运动已发生的位移大小x;
(3)木板B的长度l。

(1)A、B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aA和aB的大小与方向;
(2)A相对地面速度为零时,B相对地面运动已发生的位移大小x;
(3)木板B的长度l。
14.
如图所示,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缓慢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现测得转台半径R=4.5m,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0.8m,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求:

(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
(2)物块落地时的速度;
(3)物块落地点到转台中心O点的水平距离。(可保留根式)

(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
(2)物块落地时的速度;
(3)物块落地点到转台中心O点的水平距离。(可保留根式)
4.实验题- (共2题)
15.
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以下是小明同学准备完成的实验步骤,请你帮他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______
A.以弹力为横坐标,以弹簧伸长量为纵坐标,用描点法作出实验图象;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当钩码静止时,记下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2)小华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计算得到两个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甲=______N/m,k乙=______N/m(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3)从图象上看,图象上端为曲线,说明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______,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______(选填“甲”或“乙”)

(1)以下是小明同学准备完成的实验步骤,请你帮他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______
A.以弹力为横坐标,以弹簧伸长量为纵坐标,用描点法作出实验图象;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当钩码静止时,记下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2)小华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计算得到两个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甲=______N/m,k乙=______N/m(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3)从图象上看,图象上端为曲线,说明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______,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______(选填“甲”或“乙”)
16.
实验小组做“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
(1)选用如图所示的各种装置做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用装置1探究平抛物体的竖直分运动时,应用眼睛看A、B两球是否同时落地
B.用装置2要获得稳定的细水柱显示的平抛轨迹,竖直管上端A要低于水面
C.用装置3要获得钢球的平抛轨迹,每次不一定要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
D.除上述装置外,也能用数码照相机拍摄钢球做平抛运动时每秒15帧的照片获得平抛轨迹
(2)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小球运动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L,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所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问题用已知量对应的字母表示)则
①小球从A到C的时间为______;
②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速度为______;
③小球在C点时速度的竖直分速度为______。
(1)选用如图所示的各种装置做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用装置1探究平抛物体的竖直分运动时,应用眼睛看A、B两球是否同时落地
B.用装置2要获得稳定的细水柱显示的平抛轨迹,竖直管上端A要低于水面
C.用装置3要获得钢球的平抛轨迹,每次不一定要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
D.除上述装置外,也能用数码照相机拍摄钢球做平抛运动时每秒15帧的照片获得平抛轨迹
(2)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小球运动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L,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所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问题用已知量对应的字母表示)则
①小球从A到C的时间为______;
②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速度为______;
③小球在C点时速度的竖直分速度为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