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第一章 直线运动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99385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7/30

1.单选题(共7题)

1.
某公司为了测试摩托车的性能,让两驾驶员分别驾驶摩托车在一平直路面上行驶,利用速度传感器测出摩托车A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描绘在计算机中,如图所示,发现两摩托车在t =25s时同时到达目的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摩托车B的加速度为摩托车A的4倍
B.两辆摩托车从同一地点出发,且摩托车B晚出发10s
C.在0~25s时间内,两辆摩托车间的最远距离为180m
D.在0~25s时间内,两辆摩托车间的最远距离为400m
2.
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比如说,十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比一磅重的物体落下快十倍。1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直到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并通过“比萨斜塔试验”,向世人阐述他的观点。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实验来验证:伽利略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下落,伽利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 伽利略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下列是伽利略得出的结论是( )

A.B.C.D.
3.
自行车和汽车同时驶过平直公路上的同一地点,此后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自行车在t=50 s时追上汽车,则(    )
A.汽车的位移为100 m
B.汽车的运动时间为20 s
C.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25 m/s2
D.汽车停止运动时,二者间距最大
4.
在t=0时,A、B两物体在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初速度沿同一方向运动,A物体的v-t图象如图,B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两物体的位移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运动的时间可能等于A
B. 在途中B始终在A的前方
C. 在途中任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不可能相同
D. 在途中任一时刻两物体的加速度不可能相同
5.
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描绘出物体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m/s
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6.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甲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为两段直线,乙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为两段半径相同的 圆弧曲线,如右图所示。图中t4=2t2,则在0~t4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的加速度不变
B.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C.两物体t1时刻相距最远,t4时刻相遇
D.甲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7.
A、B、C、D四个质量均为2kg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x-t、v-t、a-t、F-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其中0~4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
A.B.
C.D.

2.多选题(共1题)

8.
2012年6月9日晚.受沿线焚烧秸杆产生烟雾影响,宁洛高速公路安徽省蒙城段发生多起多点车辆追尾事故。(删除前面语句)假设髙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 m/s,距离s0 =" l00" m。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甲、乙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t="3" s时两车相距最近
B.0-9 s内两车位移之差为45 m
C.t="6" s时两车距离最近为10 m
D.两车在0-9 s内会相撞

3.解答题(共2题)

9.
如图甲所示,A车原来临时停在一水平路面上,B车在后面匀速向A车靠近,A车司机发现后启动A车,以A车司机发现B车为计时起点(t=0),A、B两车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B车在第1s内与A车的距离缩短了X1=12m.

(1)求B车运动的速度VB和A车的加速度a的大小;
(2)若S0=30m时A和B辆车是否相撞,请说明理由;
(3)若A、B两车不会相撞,则A车司机发现B车时(t=0)两车的距离S0应满足什么条件?
10.
(10分)在香港海洋公园的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40 m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做自由落体运动。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紧接着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离地面4.0 m高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这一下落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是6s. 取g=10m/s2.求:
(1)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有多高?
(2)在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4.实验题(共2题)

11.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日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填写)。
(2)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__s。
(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________。
(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________。
12.
如图是“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编为1、2、3、4、5、6,量得

(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______s
(2) 计算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__________,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v=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