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灌南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9921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0/7/27

1.单选题(共2题)

1.
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设两物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当用水平力F作用于B上且两物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共同向右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1,如图甲所示;当用同样大小的力F竖直向上加速提升两物块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如图乙所示;当用同样大小的力F沿固定斜面向上拉两物块使之共同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3,如图丙所示则x1x2x3等于()
A.1:1:1B.1:2:3C.1:2:1D.无法确定
2.
一架飞机在高空中由西向东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飞行,飞机每隔相同时间空投一个物体,共连续空投了6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下图是从地面某时刻观察到的6个空投物体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 ( )
A.B.C.D.

2.选择题(共3题)

3.

已知点A(a,3)和点B(4,b)关于y轴对称,则a+b的值是(   )

4.

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结PQ.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5.直线y=x+1与y=–2x–4交点在(  )

3.多选题(共1题)

6.
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物体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物体A保持和墙面接触,物体B紧贴在A的下表面,AB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竖直墙面对物体A有摩擦力的作用
B.如果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较小,则物体AB间可以没有摩擦力作用
C.物体B受到4个力作用
D.因为有向上的加速度,所以AB处于超重状态,恒力F一定大于物体AB受到的重力之和

4.解答题(共2题)

7.
如图甲所示,固定光滑细杆与水平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向上的推力作用下向上运动。0~2s内推力的大小为5.0N,2~4s内推力的大小变为5.5N,小环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

(1)小环在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的大小;
(2)小环的质量
(3)细杆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
8.
(10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重为G的均匀球靠竖直墙放置,左下有厚为h的木块,若不计摩擦,用至少多大的水平推力F推木块才能使球离开地面?

5.实验题(共3题)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偶然误差是由仪器结构缺陷、实验方法不完善造成的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
C.相对误差等于绝对误差与测量值之比
D.0.0123m、17.0mm、3.85×103km都是三位有效数字
 
10.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填写FF′)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B.理想实验法    
C.等效替代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11.
(1)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向下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冲击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______)
A.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B.建立“点电荷”的概念
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出.

①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
②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_______的图象.
③如图B所示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象,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
④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象如图C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