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3.
如图所示,物体A和B相对静止,以共同的速度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


A.A、B间无摩擦力的作用 |
B.B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mA+mB)gsin θ |
C.B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mAgsin θ |
D.取走A物体后,B物体将匀加速下滑 |
4.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和斜坡及挡板间均无摩擦,当挡板绕O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则有( )


A.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
B.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
C.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
D.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
5.
如图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与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为 [ ]


A.a1="g" a2=g | B.a1="2g" a2=0 |
C.a1="2g" a2=g | D.a1="0" a2=g |
7.
如图所示,竖直圆环中有多条起始于A点的光滑轨道,其中AB通过环心O并保持竖直,一质点分别自A点沿各条轨道下滑,初速度均为零,那么,质点沿各轨道下滑的时间相比较( )


A.质点沿着与AB夹角越大的轨道下滑,时间越短 |
B.质点沿着轨道AB下滑,时间最短 |
C.轨道与AB夹角越小(AB除外),质点沿其下滑的时间越短 |
D.无论沿图中哪条轨道下滑,所用的时间均相同 |
2.多选题- (共2题)
8.
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B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但三个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各个接触面都是粗糙的 |
B.A与B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 |
C.C与水平面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 |
D.B与C、C与水平面的接触面一定是粗糙的 |
9.
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A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此时弹簧伸长了5cm,物体A和车均处于静止状态.(g=10m/s2)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与车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5N |
B.若让小车和物体一起以1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则物体受摩擦力方向向右,大小为5N |
C.若设法把小车下面的水平面突然撤去,让小车自由下落,则撤去水平面的瞬间,物体A受两个力作用 |
D.若设法把小车下面的水平面突然撤去,让小车自由下落,则撤去水平面的瞬间,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 |
3.解答题- (共4题)
11.
如图,足够长的斜面倾角θ=37°.一个物体以v0=12m/s的初速度从斜面A点处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沿斜面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1;
(2)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x;
(3)物体沿斜面到达最高点后返回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2;
(4)物体从A点出发到再次回到A点运动的总时间t.

(1)物体沿斜面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1;
(2)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x;
(3)物体沿斜面到达最高点后返回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2;
(4)物体从A点出发到再次回到A点运动的总时间t.
13.
如图所示为一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下降过程中的速度图像,升降机及其载重总质量为2.0t。

(1)由图象判断出升降机在哪段时间内出现超重、失重现象;
(2)分别求出第2S内、第5S内、第7S内悬挂升降机的钢索的拉力大小.(g取10m/s2)

(1)由图象判断出升降机在哪段时间内出现超重、失重现象;
(2)分别求出第2S内、第5S内、第7S内悬挂升降机的钢索的拉力大小.(g取10m/s2)
4.实验题- (共2题)
14.
某同学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隔2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中,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甲——电压合适的50Hz的交流电源;
乙——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2)设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的计算结果是g=__________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本实验中,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甲——电压合适的50Hz的交流电源;
乙——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2)设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的计算结果是g=__________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5.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___________。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钩码的质量应___________(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或钩码质量)时,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___________。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钩码的质量应___________(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或钩码质量)时,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