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871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9

1.单选题(共8题)

1.
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B.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
C.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D.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2.
如图所示,某质点沿逆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已知圆的半径为R,则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B., πR
C.πR ,D.
3.
如图所示,两根水平放置的固定的光滑硬杆OA和OB间的夹角为θ,在两杆上各套轻环E、G并用细绳相连,现用一恒力F沿OB方向拉环G,稳定时细绳的拉力为
A.FsinθB.F/sinθ
C.F/cosθD.Fcosθ
4.
如图所示,一个小木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则小木块受到的力
A.重力、弹力和下滑力B.重力、下滑力和摩擦力
C.重力、弹力和摩擦力D.重力,弹力、下滑力和摩擦力
5.
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列几组力中,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5N 、7N 、8 NB.2N 、3N 、6N
C.1N 、5N 、10 ND.1N 、10N 、10N
6.
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桌面上的轻弹簧上面放一重物,现用手往下压重物,然后突然松手,在重物脱离弹簧之前,重物的运动为
A.先加速,后匀速
B.先加速,后减速
C.一直加速
D.一直减速
7.
电梯在大楼内上、下运动,人站在电梯内。若人处于超重状态,则电梯可能的运动状态是(    )
A.匀速向上运动
B.匀速向下运动
C.减速向下运动
D.加速向下运动
8.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单位的关系,因此,国际单位制中选定了几个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进而导出其它物理量的单位。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的是(   )
A.力B.质量C.速度D.加速度

2.选择题(共1题)

9.

You must {#blank#}1{#/blank#} (finish) your homework and hand it in as soon as the class is over.

3.多选题(共3题)

10.
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11.
如图所示为某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以某初速度开始运动,在0~2 s内加速运动,2~4 s内静止,4~  6 s 内减速运动
B. 物体在0~2 s内的加速度是 2.5 m/s2,2~4 s内的加速度为零,4~6 s内的加速度是-10 m/s2
C. 物体在4.5 s时的速度为5 m/s
D. 物体在0~6 s内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12.
如图所示,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BC间由一轻杆相连.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细线与轻杆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大小为2gsinθ
B.C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0
C.BC两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θ
D.BC之间杆的弹力大小不为0

4.填空题(共1题)

13.
某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写在横线上(填字母序号)    
a打点计时器   b交流电源   c直流电源   d细绳和纸带  f钩码和滑块    g刻度尺  h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5.解答题(共4题)

14.
从离地一定高度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释放一个小球,落地时速度大小为4.5 m/s。取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小球由静止释放时离地有多高?(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5.
某制片组使用热气球进行拍摄.已知气球、座舱、压舱物、摄影器材及人员的总质量为900kg,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由于某种故障,气球受到的空气浮力减小,减小一定量后恒定.当摄影师发现气球在竖直下降时,气球速度已为 2m/s,此后 4s 时间内,气球匀加速下降了16m,此时摄影师立即抛掉一些压舱物,使气球匀减速下降20m,速度减小到 2m/s。不考虑气球由于运动而受到的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求:

(1)气球匀加速下降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气球匀减速下降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3)抛掉的压舱物的质量.
16.
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小球穿在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成θ=30°的角,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20N,求:

(1)小球沿杆滑动的加速度;
(2)杆给球的弹力的大小.
17.
如图所示,传送带右端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滑块(可视为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v0向左滑上传送带。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速度为v=4m/s,且v < v0. 已知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传送带长度为L=12m时,滑块从滑上水平传送带的右端到左端的时间为t=2s,皮带轮与皮带之间始终不打滑,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滑块的初速度v0
(2)此过程中,滑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位移。

6.实验题(共2题)

18.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及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19.
图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 在研究加速度和合力F、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是__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理论推导法 D.理想实验法
(2) 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_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直至小车自己能够下滑
(3) 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
A.M=2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B.M=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C.M=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D.M=4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4) 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AB=4.22 cm、sBC=4.65 cm、sCD=5.08 cm、sDE=5.49 cm,sEF=5.91 cm,sFG=6.34 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则C点的速度vc=_______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