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一期末物理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847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单选题(共2题)

1.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现象不可能存在的是()
A.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
B.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很慢
C.速度变化量很大,加速度很小
D.加速度很小,速度很大
2.
关于超重与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重与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增加与减小
B.超重或失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因为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
C.只要物体向上运动,一定处于超重状态
D.只要物体向下运动,一定处于失重状态

2.选择题(共2题)

3.

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

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多选题(共1题)

5.
两个物体如图放置,水平力F=1N作用在b上,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1N
B.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0
C.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0.5N
D.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1N

4.解答题(共3题)

6.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滑块放在质量M=1kg的长木板左端,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木板长L=75cm,开始时两者都处在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拉小滑块向木板的右端运动,为了在0.5s末使滑块从木板右端滑出,拉力F应多大?(g=10m/s2
7.
如图所示,质量为0.78kg的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成37°角斜向上、大小为3.0N的拉力F作用下,以4.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sin37°=0.60,cos37°=0.80,g取10m/s2

(1)求金属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果从某时刻起撤去拉力,则撤去拉力后金属块在桌面上还能滑行多远?
8.
一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和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1)5s末物体的速度多大?
(2)5s内物体的位移多大?

5.实验题(共4题)

9.
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取一段如图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与起始点O之间的距离x1    cm,打计数点“A”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m/s,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
10.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细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实验中,若把细绳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11.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F是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是通过实验测得的合力,则哪个实验结果是符合实验事实的?___________(填“甲”或“乙”)
12.
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即探究加速度a与合力F、质量M的关系.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1)为了把细绳对小车的拉力视为小车的合外力,要完成的一个重要步骤是    
(2)为使图示中钩码的总重力大小视为细绳的拉力大小,须满足的条件是钩码的总质量    小车的总质量(填“大于”、“小于”、“远大于”或“远小于”).
(3)一组同学在做小车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钩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的总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小车的总质量M之间的关系,应作出a与   的图象.
(4)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象如图2所示,说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