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5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843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单选题(共3题)

1.
灵灵和盈盈两人都同时从直跑道的一端前往另一端,灵灵在一半时间内跑,在另一半时间内走,盈盈在一半路程上跑,在另一半路程上走,他们跑或走的速度大小都是相同的,则他们两人先到达终点的是(   )
A.灵灵B.盈盈
C.灵灵和盈盈同时到达终点D.无法进行比较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B.马拉车加速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看作质点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不一定恒定
3.
图中所示A、B、C为三个相同物块,由轻质弹簧K和轻线L相连,悬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若将L剪断,则在刚剪断时,A、B的加速度大小aA、aB分别为( )

A.aA=0、aB=0   B.aA=0、aB=g    C.aA=g、aB=g   D.aA=g、aB=0

2.解答题(共3题)

4.
物体质量m= 4kg,放在倾角为θ=37º的斜面上。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 40N作用下物体以v=6m/s的速度沿斜面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取g="10" m/s2,sin37º=0.6,cos37º=0.8,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力F撤去后,物体继续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5.
某人站在一平台上,用长L=0.6m的轻细线拴一个质量为m=0.6kg的小球,让它在竖直平面内以O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转到最高点A时,人突然撒手。经t=0.8s小球落地,落地点B与A点的水平距离x=4.8m,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

(1)A点距地面高度h;
(2)人撒手前小球运动到A点时,绳对球的拉力FT的大小。
6.
如图所示,长为L=6m、质量M=4kg的长木板放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左端有一大小可忽略,质量为m=1kg的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开始时物块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块施加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取g=10m/s2.

(1)为使物块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恒定拉力至少为多少;
(2)若F=8N,求物块从木板左端运动到右端经历的时间;
(3)若F=8N,为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滑离,求恒力F的最长作用时间。

3.实验题(共2题)

7.
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作0、1、2、3、4.量得两计数点间的距离s1=30.0mm,s2=36.1mm,s3=41.9mm,s4=48.0mm,则小车在0与1两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m/s2(小数点后保留2位)
8.
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图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总质量为m),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

(1)在这个实验中,为了探究加速度、力、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用到了一种常用的探究方法,这种方法叫做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以下做法正确的两项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3)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改变砂和砂桶总质量m,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探究a与F的关系。小东和小雅两位同学分别做了实验并作出了a-F图线,如上图所示,小辉和小吴初步分析后认为:

小东的图线出现偏差的原因是
小雅的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