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题)
1.
若规定向东方向为位移的正方向,今有一个皮球停在水平面上某处,轻轻踢它一脚,使它向东做直线运动,经5m时与墙相碰后又向西做直线运动,经7m而停下.则上述过程中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
A.12m;2m |
B.12m;﹣2m |
C.﹣2m;2m |
D.2m;2m |
2.
三个长方体物块A、B、C,作如图所示的连结。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可能是()

①μ1≠ 0,μ2≠0 ②μ1≠ 0,μ2=0
③μ1=0,μ2≠ 0 ④μ1=0,μ2=0

①μ1≠ 0,μ2≠0 ②μ1≠ 0,μ2=0
③μ1=0,μ2≠ 0 ④μ1=0,μ2=0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选择题- (共1题)
3.解答题- (共2题)
4.
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物体在方向与水平面成α=37°斜向下、大小为20N的推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sin37°=0.6,cos37°=0.8,g=10m/s2。若5s末撤去F,求:

(1)5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
(2)前8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

(1)5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
(2)前8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
5.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运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成功,28日成功着陆。经查资料:火箭和飞船总质量约44t;点火后第12s末,火箭开始向东稍偏南的方向实施程序拐弯,此时火箭距地面高度为211m。根据以上信息,问:
(1)火箭起飞过程,飞船中的宇航员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2)假设这12s内火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火箭起飞的推进力约为多大?(取g=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火箭起飞过程,飞船中的宇航员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2)假设这12s内火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火箭起飞的推进力约为多大?(取g=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实验题- (共1题)
6.
在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_______是正确的(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3)某小组得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图中_______是F1和F2合成的理论值;_________是F1和F2合成的实际值(填“F”或“F′”)。
(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_______是正确的(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3)某小组得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图中_______是F1和F2合成的理论值;_________是F1和F2合成的实际值(填“F”或“F′”)。
(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选择题:(1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