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792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2

1.单选题(共6题)

1.
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从南海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500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速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
B. 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
C. 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
D. 根据题中数据可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
倾角为37°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连接的质量均为1 kg的小球AB,在如图所示的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一起沿斜面以4 m/s2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弹簧的原长为20 cm,劲度系数为200 N/m,sin 37°="0.6,cos" 37°=0.8.此时弹簧的长度l和推力F的大小分别为
A.0.25 m,25 NB.0.15 m,25 N
C.0.25 m,12.5 ND.0.15 m,12.5 N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却不一定越大
B.同一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D.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
如图所示,在一张白纸上放置一根直尺,沿直尺的边缘放置一块直角三角板。将三角板沿刻度尺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同时将一支铅笔从三角板直角边的最下端向上运动,而且向上的速度越来越大,则铅笔在纸上留下的轨迹可能是(  )
A.B.
C.D.
5.
转笔是一项用不同的方法与技巧、以手指来转动笔的休闲活动,如图所示.转笔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的物理知识,假设某转笔高手能让笔绕其手上的某一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有关该同学转笔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笔杆上的点离O点越近的,角速度越大
B.笔杆上的点离O点越近的,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越大
C.笔杆上的各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
D.若该同学使用中性笔,笔尖上的小钢珠有可能因快速的转动做离心运动被甩走
6.
翻滚过山车是大型游乐园里比较刺激的一种娱乐项目.如图所示,过山车(可看成质点)从高处冲下,过M点时速度方向如图所示.在圆形轨道内经过ABC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山车运动到最高点B时,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均为零
B.过山车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向心力
C.过山车经过AC两点时的速度相同
D.过山车做变加速运动

2.选择题(共4题)

7.一堆煤重47吨,先用载重5吨的卡车运了3次,剩下的要用4天运完.运走的煤有{#blank#}1{#/blank#}吨,剩下的煤每天运{#blank#}2{#/blank#}吨.
8.一堆煤重47吨,先用载重5吨的卡车运了3次,剩下的要用4天运完.运走的煤有{#blank#}1{#/blank#}吨,剩下的煤每天运{#blank#}2{#/blank#}吨.
9.

根据图意,在句子的空格上填入适当的单词或词组,使句子完整、正确。

10.如图,在△ABC中,∠BAC=35°,将△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50°,得到△AB′C′,则∠B′AC的度数是{#blank#}1{#/blank#}.

3.多选题(共5题)

11.
如图所示是轿车常用的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汽车的重力等于1.0×105 N
B.此时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 N
C.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12.
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高决赛中,克罗地亚选手弗拉希奇以2米04的成绩获得冠军。弗拉希奇身高约为1.93 m,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弗拉希奇在下降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B.弗拉希奇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C.弗拉希奇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大于她的重力
D.弗拉希奇起跳时的初速度大约为3 m/s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C.某卫星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等于24小时,该卫星一定是地球同步卫星
D.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
14.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在同一水平线上,当以大小为v0的水平速度抛出A物体的同时,B物体开始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竖直向下运动,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曲线ACA物体的运动轨迹,直线BDB物体的运动轨迹,两轨迹相交于O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两个物体不可能在O点相遇
B. A、B两个物体过O点时速度相同
C. A、B两个物体从开始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不同
D. A、B两个物体过O点时重力的功率相同
15.
人类研究发现,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该带中的小行星只受到太阳的引力,并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对各小行星的引力相同
B.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均大于一年
C.小行星带内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外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
D.小行星带内各小行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值小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值

4.解答题(共3题)

16.
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监测到推力F和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分别如图乙、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0~3s内物体的位移x
(2)0~3s内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
(3)前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
17.
如图所示,一质量m1=0.2kg的足够长平板小车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m2=0.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置于小车上A点,其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给小物块一个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v0=6m/s的初速度,同时对小物块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F=0.6N的恒力.取g =10m/s2.求:

(1)初始时刻,小车和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2)经过多长时间小物块与小车速度相同?此时速度为多大?
(3)小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
18.
某电视台正在策划的“快乐向前冲”节目的场地设施,如图所示,AB为水平直轨道,上面安装有电动悬挂器,可以载人(人可看作质点)运动,下方水面上漂浮着一个匀速转动的半径为R=1m铺有海绵垫的转盘,转盘轴心离平台的水平距离为L,平台边缘与转盘平面的高度差H=3.2 m.选手抓住悬挂器后,按动开关,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从A点沿轨道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起动后2 s悬挂器脱落.已知人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

(1)求人随悬挂器水平运动的位移大小和悬挂器脱落时人的速率;
(2)若选手恰好落到转盘的圆心上,求L的大小;
(3)假设选手落到转盘上瞬间相对转盘速度立即变为零,为保证他落在任何位置都不会被甩下转盘,转盘的角速度ω应限制在什么范围?

5.实验题(共2题)

19.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F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有下面的一些想法,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一些,且必须等长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与木板平行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D.拉力F1F2的夹角越大越好
(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多次实验时,结点O的位置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变动.
20.
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间关系”的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由纸带求得.

(1)如图乙所示实验仪器为电火花计时器,下列关于其工作电压判断正确的是____.
A.交流电源6VB.直流电源6V 
C.交流电源220VD.直流电源220V
(2)图丙所示是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取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用毫米刻度尺测得:AB=0.60cm,AC=1.60cm,AD=3.00cm,AE=4.80cm,AF=7.00cm,AG=9.60cm.根据上图可知,打下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另一同学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图线如图丁,该图线不通过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若实验中将小车换成滑块,将木板水平放置可测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要测出动摩擦因数μ,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实验测得的动摩擦因数μ比真实值_______(填“大”或“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