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770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8

1.单选题(共6题)

1.
在2012年8月伦敦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在男子100米和200米决赛中分别以9.63s和19.32s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运动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米决赛中的位移是100米决赛的两倍
B.200米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m/s
C.100米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8m/s
D.200米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88m/s
2.
平直公路上有三根电线杆A、B、C间隔均为60m,一辆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A到B和从B到C所用时间分别为4s和6s,那么汽车经过C点时的速度 (    )
A. 17m/s    B. 13m/s    C. 7m/s    D. 10m/s
3.
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从抛出至回到抛出点的时间为t,现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 )
A. 0.5t B. 0.4t C. 0.3t D. 0.2t
4.
如图所示,小王在客厅里挂上一幅的画,画框背面有两个位置固定的挂钩,他将轻质细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挂钩上,把画对称地挂在竖直墙壁的钉子上.现在把细绳换成更长的细绳,则细绳承受的拉力(  )
A.变小些B.变大些C.不变D.先变大再变小
5.
一根弹簧受到30N的拉力时,长度为20cm,受到30N的压力时,长度为14cm,则该弹簧的原长L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    )
A.L= 17cm k=1000N/m
B.L= 10cm k=1.5N/m
C.L= 17cm k=" 10" N/m
D.L= 10cm k=150N/m
6.
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为(g=10N/kg)(   )
A.10 N,向右B.10 N,向左
C.20 N,向右D.20 N,向左

2.选择题(共3题)

7.

两栖动物大多生活在潮湿近水地带的原因是(  )

8.遗传学的研究知道,家兔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布;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布.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了如图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9.遗传学的研究知道,家兔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布;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布.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了如图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3.多选题(共3题)

10.
下列共点力中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
A.1N 2N 4NB.8N 6N 4NC.10N 2N 8ND.15N 20N 4N
11.
两个力F1F2间的夹角为θ,两力的合力为F,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F1F2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就越大
B.合力F总比分力F1F2中的任何一个都大
C.如果夹角θ不变,F1大小不变,只要F2增大,合力F必然增大
D.合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F1F2共同产生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12.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4.解答题(共3题)

13.
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0=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度h=175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
14.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前面,它们之间相距s0=40m,速度均为v0=10m/s.某时刻,甲车刹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从此时刻起,求:
(1)甲车经过多长时间停止运动?
(2)当甲车静止时,甲、乙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为多大?
(3)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15.
如图,物体A的质量为10kg,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如果用与水平面呈37°的力拉它,为了产生1m/s2的加速度,F需要多大?(g=10m/s2

5.实验题(共2题)

16.
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⑴、在实验中,某同学第一步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并记下O点位置;第二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拉橡皮条,使结点达到同一位置O点。第一步中还必须记录的是(    )
A、两细绳的长度和两细绳的方向
B、两细绳套的方向和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C、橡皮条伸长的长度和两细绳的方向
D、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橡皮条伸长的长度
⑵、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_________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⑶、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B.控制变量法
C.建立物理模型法D.等效替代法
17.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面拉动的纸带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得到.

(1)当M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总重力.
(2)一组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得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作出a与_______图象.
(3)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如图a所示.则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4)乙、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则两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答:______________.
(5)下图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利用下图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