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2.单选题- (共5题)
2.
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
4.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由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静止于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形碗中,弹簧水平,两球间距为R且球半径远小于碗的半径。则弹簧的原长为( )


A.![]() |
B.![]() |
C.![]() |
D.![]() |
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静止在倾角为θ=30°、质量为M的斜面体B上.现用水平力F推物体A,在F由零增大至
再逐渐减为零的过程中,A和B始终保持静止.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于(M+m)g |
B.A对B的压力的最小值为![]() ![]() |
C.A受到摩擦力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 |
D.A受到摩擦力的最小值为![]() ![]() |
6.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多选题- (共4题)
7.
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逐渐减小到零,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速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最大,并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
B.速度不断减小,最后达到最小,并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
C.速度不断减小,又不断增大,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
D.速度不断增大,又不断减小,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
8.
一辆电车做直线运动,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关系为v=bt,其中b=0.3m/s2时( )
A.电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 B.电车的速度变化率大小是0.3m/s |
C.电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D.电车的速度为0.3m/s |
9.
甲乙两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甲同学拉动了乙同学,关于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同学拉乙同学的力大于乙同学拉甲同学的力 |
B.甲乙两同学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C.甲同学拉乙同学的力与乙同学拉甲同学的力大小相等 |
D.只有在甲同学把乙同学拉动的过程中,甲同学的力才比乙同学的力大 |
10.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在传送带上某位置轻轻放置一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素为μ,小木块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θ、g、v0、t0已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传送带一定逆时针转动 |
B.![]() |
C.传送带的速度等于v0 |
D.![]() ![]() |
4.解答题- (共4题)
11.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v=12m/s的速度顺时针做匀速运动,其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1,把质量m=20kg的行李包轻放上传送带,释放位置距传送带右端4.5m处.平板车的质量M=30kg,停在传送带的右端,水平地面光滑,行李包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平板车长10m,行李包从传送带滑到平板车过程速度不变,行李包可视为质点.(g=10m/s2)求:

(1)行李包在平板车上相对于平板车滑行的时间是多少?
(2)要想行李包不从平板车滑出,求行李包释放位置应满足什么条件?

(1)行李包在平板车上相对于平板车滑行的时间是多少?
(2)要想行李包不从平板车滑出,求行李包释放位置应满足什么条件?
12.
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所示是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一段,已知闪频为10Hz,且O点是0.4s时小球所处的位置,试根据此图估算:

(1)小球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
(2)小球在A点和B点的瞬时速度;
(3)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1)小球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
(2)小球在A点和B点的瞬时速度;
(3)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13.
质量为M的木楔倾角为θ (θ < 45°),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木楔斜面上时,它正好匀速下滑。当用与木楔斜面成α角的力F拉木块,木块匀速上升,如图所示(已知木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静止)。

(1)当α=θ时,拉力F有最小值,求此最小值;
(2)求在(1)的情况下木楔对水平面的摩擦力是多少?

(1)当α=θ时,拉力F有最小值,求此最小值;
(2)求在(1)的情况下木楔对水平面的摩擦力是多少?
14.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30°.现小球在F=20N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A点静止出发沿杆斜向上运动,已知杆与小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g=10m/s2.试求: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若F作用1.2s后撤去,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的最大距离.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若F作用1.2s后撤去,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的最大距离.
5.实验题- (共2题)
15.
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甲所示,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其伸长量通过刻度尺测得,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列于下表中:


(1)以x为横坐标,F为纵坐标,在图2的坐标纸上描绘出能正确反应这一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间的关系图线______:
(2)由图线求得这一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以x为横坐标,F为纵坐标,在图2的坐标纸上描绘出能正确反应这一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间的关系图线______:
(2)由图线求得这一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6.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下面列出了一些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沙和沙桶,除以上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
A.天平(附砝码)
B.秒表
C.刻度尺(最小刻度为mm)
D.低压交流电源
(2)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的纸带,在相邻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x1=0.55cm,x2=0.94cm,x3=1.35cm,x4=1.76cm,x5=2.15cm,x6=2.54cm.

①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s;
②计数点“6”和“7”间的位移比较接近于_____________。
A.2.76cm B.2.85cm C.2.96cm D.3.03cm
③打下“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3=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某实验在研究“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时,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对小车的作用力F,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a-F图象,如图所示.发现图象既不过原点,末端又发生了弯曲,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B.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C.没有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大
D.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小车质量较大.
(1)下面列出了一些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沙和沙桶,除以上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
A.天平(附砝码)
B.秒表
C.刻度尺(最小刻度为mm)
D.低压交流电源
(2)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的纸带,在相邻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x1=0.55cm,x2=0.94cm,x3=1.35cm,x4=1.76cm,x5=2.15cm,x6=2.54cm.

①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s;
②计数点“6”和“7”间的位移比较接近于_____________。
A.2.76cm B.2.85cm C.2.96cm D.3.03cm
③打下“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3=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某实验在研究“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时,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对小车的作用力F,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a-F图象,如图所示.发现图象既不过原点,末端又发生了弯曲,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B.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C.没有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大
D.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小车质量较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单选题:(5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