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757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8题)

1.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得111.2g固体,向其中加入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继续有气泡产生,至固体不再减少时过滤,得一定质量的中性溶液和20g不溶物(滤渣),则煅烧和加入盐酸两次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
2.在反应4A+5B═4C+6D中,已知34gA和80gB完全反应生成54gD,若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该反应中B、C的质量比为(   )
4.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该反应中B、C的质量比为(   )
5.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该反应中B、C的质量比为(   )
6.将25gA与5gB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A,11gC,还有另外一种物质D.A、B、C、D相对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它们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7.将25gA与5gB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A,11gC,还有另外一种物质D.A、B、C、D相对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它们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8.将25gA与5gB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A,11gC,还有另外一种物质D.A、B、C、D相对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它们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2.单选题(共3题)

9.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C.重心是物体所受的重力的作用点,所以一定在物体上
D.用一细线将薄板悬挂起来并静止,薄板的重心一定在细线所在的直线上
10.
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有关,拉力越大,k值也越大.
B.与弹簧发生的形变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小.
C.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
D.与弹簧本身特征、所受拉力大小、形变的大小都有关.
11.
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N的两个水平力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C都静止,则地面对A物体、A物体对B物体、B物体对C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A.1N、2N、1N
B.1N、0、1N
C.0、1N、0
D.1N、1N、0N

3.多选题(共4题)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的变化量越大,速度的变化率一定越大
B.若加速度减小,并且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C.速度为正,加速度可能为负
D.速度大,速度变化量一定大
13.
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滑下,它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那么()
A.向下,向上,且
B.向下,向下,且
C.向上,向上,且
D.为静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14.
如图,用水平力F将物体P压在竖直墙上,假定物体P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增大F,则P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B.若增大F,则P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若增大P的质量,则P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D.若增大P的质量,则P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15.
如图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若撤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
B.木块受到静摩擦力
C.木块所受合力为零
D.木块所受合力为2N,方向向左

4.填空题(共1题)

16.
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其中 的实验误差较小,两者都是使用 (填直流/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应低于 V。

5.解答题(共2题)

17.
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落地前的最后一秒内下落了 ,不计空气阻力,问此物体是从离地多高的地方开始下落的?(
18.
如图所示,A物体重力为,B物体重力为,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则当两物体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对B的作用力大小和水平外力F的大小分别为多大?

6.实验题(共1题)

19.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如图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0、1、2、3、4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且时间间隔为T。现测得:,,,

(1)通过纸带计算第3个计数点的速度=_______m/s(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请写出小车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a=_______,(用及T表示)
计算可得a=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单选题:(3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