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
B.我们所学的概念,诸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是伽利略首先建立起来的 |
C.根据速度定义式![]() ![]() |
D.自然界的四个基本相互作用是: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 |
2.
如图所示,小车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车中悬挂的小球A和车水平底板上的物块B都相对车厢静止,悬挂小球A的悬线与竖直线有一定夹角,这段时间内关于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块B不受摩擦力作用 |
B.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左 |
C.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右 |
D.因小车的运动性质不能确定,故B受到的摩擦力情况无法判断 |
3.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砝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拉力F的最小值为


A.5.0N | B.2.5N |
C.8.65N | D.4.3N |
2.多选题- (共4题)
4.
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t=2s时最大 | B.t=2s时最小 | C.t=8.5s时最小 | D.t=8.5s时最大 |
5.
如图,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同,a和b,b和c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
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绳悬挂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绳剪断,将物块a的加速度记为
,将物块b的加速度记为
,
相对原长的伸长量分别为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剪断瞬间

A.
B.
C.
D. 






A.




6.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

A. 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时,A的加速度为
C. 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D. 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A. 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C. 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D. 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7.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有M、m两个物块,现用力F推物块m,使M、m两物块在桌上一起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


A.![]() | B.![]() |
C.若桌面的摩擦因数为μ,M、m仍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 D.若桌面的摩擦因数为μ,M、m仍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仍为![]() |
3.解答题- (共3题)
8.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A可以看成质点,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设物体与物体,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现给物体A一个水平向右的速度
,使物体A刚好滑动到物体B的最右端,在此过程中,物体B恰好不动,试求物体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力因数μ
(2)若改变水平面的材料,使物体B与新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变为
,仍使物体A以速度
从物体B的最左端开始滑动,试求A物体运动的时间


(1)现给物体A一个水平向右的速度

(2)若改变水平面的材料,使物体B与新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变为


9.
图甲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
=37°的固定斜面上,(斜面足够长),对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时间
时撤去拉力,物体运动的部分v-t图像如图乙所示,取
,sin37°=0.6,cos37°=0.8,试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拉力F的大小;
(2)t=6s时物体的速度。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拉力F的大小;
(2)t=6s时物体的速度。
4.实验题- (共1题)
11.
如图(a)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f=50Hz),C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在实验中认为细线对小车拉力F的大小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的点求得.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图(b)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其中0、1、2、3、4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3”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a=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中砝码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关系图线如图(c)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为 .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来表示F,会产生偶然误差 |
B.为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把木板D的左端适当垫高 |
C.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 |
D.木板D的左端被垫高后,图中细线应保持水平 |
(2)图(b)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其中0、1、2、3、4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3”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a=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中砝码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关系图线如图(c)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