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某人沿半径为50m的圆做圆周运动,已知他运动半个圆周用的时间是100s,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大约是( )
A.1m/s,1m/s | B.l.6m/s,1.6m/s |
C.lm/s,l.6m/s | D.1.6m/s,1m/s |
3.
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 )


A.马的重力较小 |
B.马蹄大 |
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 |
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 |
5.
如图所示,P和Q叠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
B.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 |
C.Q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
D.Q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 |
2.多选题- (共1题)
3.解答题- (共3题)
8.
(12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直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2.5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
做匀加速运动,试问:
(1)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若警车的最大速度是12m/s,则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1)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若警车的最大速度是12m/s,则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4.实验题- (共2题)
10.
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对打出的一条纸带进行研究,从O点开始每5个打点作为一个计数点(中间4个打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赫兹),计数点分别为A、B、C、D、E,该同学已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其数值见下表。(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根据以上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纸中作出小车的
图线(计数点O点为计时起点,适当标出横、纵坐标刻度)。

(2)计数点O对应的速度为 m/s,加速度为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 | A | B | C | D | E |
速度/(![]() | 0.70 | 0.91 | 1.10 | 1.30 | 1.49 |
(1)根据以上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纸中作出小车的


(2)计数点O对应的速度为 m/s,加速度为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