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3.
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只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
B.静止的物体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运动方向一致 |
4.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物体通过轻绳悬挂,结点为O.人沿水平方向拉着OB绳,物体和人均处于静止状态.若人的拉力方向不变,缓慢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绳中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
B.OB绳中的拉力不变 |
C.人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
D.地面给人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
5.
游乐园中,游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或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②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③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④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①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②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③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④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2.选择题- (共4题)
3.多选题- (共2题)
11.
2014年8月25日,在我国南京举行的青奥会上,18岁的江苏选手吴圣平高难度的动作夺得三米板女子跳水冠军.起跳前,吴圣平在跳板的最外端静止站立时,如图所示,则()


A.吴圣平对跳板的压力方向竖直向下 |
B.吴圣平对跳板的压力是由于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
C.吴圣平对跳板的压力大小等于跳板对她的支持力大小 |
D.跳板对吴圣平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吴圣平的重力大小 |
4.解答题- (共3题)
12.
一个质量m="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用水平恒力F使其开始运动,经过4s物体的速度达到10m/s,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若水平面光滑,求F的大小.
(3)若水平面粗糙,且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求F的大小.
(1)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若水平面光滑,求F的大小.
(3)若水平面粗糙,且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求F的大小.
14.
如图,物体A与B用跨过滑轮的细绳相连,已知物体B的重力为80N,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60N,连接物体B的细绳与水平地面夹角为30°,所有物体保持静止.

(1)计算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
(2)计算物体A的重力.

(1)计算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
(2)计算物体A的重力.
5.实验题- (共2题)
15.
(1)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及方向和O点的位置
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度
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F是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是通过实验测得的合力,则哪个实验结果是符合实验事实的?___(填“甲”或“乙”)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
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及方向和O点的位置
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度
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F是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是通过实验测得的合力,则哪个实验结果是符合实验事实的?___(填“甲”或“乙”)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
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16.
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实验开始时需平衡摩擦,某同学的操作如下: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小车后端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前端连着挂有砂和砂桶并跨过滑轮的细线,轻推小车,观察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平衡摩擦的方法 (填“对”或“错”).
(2)实验中还需满足m M(填“远小于”或“远大于”).
(3)如图2所示,某同学在做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的瞬时速度大小是 m/s,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实验开始时需平衡摩擦,某同学的操作如下: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小车后端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前端连着挂有砂和砂桶并跨过滑轮的细线,轻推小车,观察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平衡摩擦的方法 (填“对”或“错”).
(2)实验中还需满足m M(填“远小于”或“远大于”).
(3)如图2所示,某同学在做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的瞬时速度大小是 m/s,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