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钓鱼岛(如图所示)自古就是我国固有的领土,它到杭州市、福州市、基隆市的直线距离分别为约598km、约385km、约190km。若某天我国海监船为维护对钓鱼岛的主权,早上8:00从福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航行了450km,历时7时35分到达钓鱼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8:00是指时间间隔 |
B.7时35分是指时刻 |
C.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450km |
D.尽管海监船比较大,但还可以将它看成质点 |
4.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
D.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的自由下落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
5.
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从而创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和路程 |
B.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
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
D.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 |
6.
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一个物体自A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到C点时的速度为2v,则AB与BC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 )
A.1![]() | B.1![]() | C.1![]() | D.1![]() |
7.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t=1s时速度为6m/s,t=2s时的速度为8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时起点t=0时的速度为0 m/s |
B.物体的加速度为6m/s2 |
C.任意1秒内的速度变化2m/s |
D.第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
2.解答题- (共2题)
8.
从离地面500 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 m/s,求小球:
(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 s内的位移、最后1 s内的位移.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
(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 s内的位移、最后1 s内的位移.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
9.
一位乘客在路边等公交车,到达车站前的道路时,发现公交车已经在离自己前面20m处正以10m/s匀速行驶,乘客立即挥手示意司机停车并同时以5m/s的速度匀速追赶,司机看到信号经2s反应时间后,立即刹车,加速度为2m/s2.问:乘客追上汽车所需时间是多少?
3.实验题- (共1题)
10.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它们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记为Δt。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x1、x3、x5分别填入下列表格中。

若取计数点“3”到“5”之间的平均速度为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则小车通过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4= ,代人数据可算得v4=_ __ m/s;用同样的方法可算出得v2=__ __m/s;由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小车从计数点“2”到计数点“4”的平均加速度表达式a= ,代入数据可计算得a= m/s2

距离 | x1 | x3 | x5 |
测量值/cm | | | |
若取计数点“3”到“5”之间的平均速度为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则小车通过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4= ,代人数据可算得v4=_ __ m/s;用同样的方法可算出得v2=__ __m/s;由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小车从计数点“2”到计数点“4”的平均加速度表达式a= ,代入数据可计算得a= 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