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其速度一定为零 |
B.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其速度可能为零 |
C.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其速度一定增大 |
D.物体有加速度,其速度一定增加 |
2.
惯性制导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的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于劲度系数均为k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O点的距离为s,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 )


A.方向向左,大小为![]() | B.方向向右,大小为![]() |
C.方向向左,大小为![]() | D.方向向右,大小为![]() |
3.
如图所示,站在倾角为θ自动扶梯上的质量为m的人随扶梯斜向上做加速度为 a的匀加速运动,关于人受到的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为零 |
B.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ma |
C.支持力等于重力 |
D.支持力大小为mg+masinθ |
4.
在2006年2月26号闭幕的都灵冬奥会上,张丹和张昊一起以完美表演赢得了双人滑比赛的银牌.在滑冰表演刚开始时他们静止不动,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后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人的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已知张丹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远,这是由于()
A.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初速度大于张昊的初速度 |
B.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力小于张昊推张丹的力 |
C.在推的过程中,张昊推张丹的时间大于张丹推张昊的时间 |
D.在分开后,张丹的加速度的大小大于张昊的加速度的大小 |
5.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mB,且mA>m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计,如果绳一端由Q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点,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物体A的高度和两滑轮间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变化情况是()

A. 物体A的高度升高,θ角不变
B. 物体A的高度降低,θ角变小
C. 物体A的高度升高,θ角变大
D. 物体A的高度不变,θ角变小

A. 物体A的高度升高,θ角不变
B. 物体A的高度降低,θ角变小
C. 物体A的高度升高,θ角变大
D. 物体A的高度不变,θ角变小
6.
2014年11月1日,郎溪县城区试用高清公路监控摄像头,可抓拍不系安全带驾驶,超速等违规、违法行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人的惯性 |
B.同一辆车,速度越大停下来需要的时间越长,说明速度大的车惯性大 |
C.系好安全带可以减轻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
D.系好安全带可以减轻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
8.
如图所示,并排放在水平面上的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3kg和m2=2kg,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若用水平推力F=15N向右推m1时,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F1;若用大小为F=15N的水平推力向左推m2时,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2则


A.F1+F2>15N |
B.F1+F2<15N |
C.F1:F2=3:2 |
D.F1:F2=2:3 |
2.选择题- (共2题)
11.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2.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3.多选题- (共2题)
13.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足够长,它以恒定速率v顺时针运行,一小物体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滑上A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v0=v,物体将匀速向右运动 |
B.如果v0>v,物体将先减速运动再匀速运动 |
C.如果v0<v,物体将先减速运动再匀速运动 |
D.如果将物体轻放上A端且μ较大,物体会立即随传送带匀速运动 |
14.
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斜面上,一木块受平行于斜面向上且从零逐渐增大的力 F 的作用,木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木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上 |
B.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先沿斜面向上、后沿斜面向下 |
C.摩擦力逐渐变大 |
D.摩擦力可能先变小后变大 |
4.解答题- (共2题)
15.
如图所示,倾角为θ=37°、足够长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小木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外力F作用下,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向上作匀加速运动,前进了4.0m抵达B点时,速度为8m/s.已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木块质量m=1kg.(g=10m/s2 , 取sin37°≈0.6,cos37°≈0.8).

(1)木块所受的外力F多大?
(2)若在木块到达B点时撤去外力F,求木块还能沿斜面上滑的距离S和返回B点的速度.

(1)木块所受的外力F多大?
(2)若在木块到达B点时撤去外力F,求木块还能沿斜面上滑的距离S和返回B点的速度.
16.
二中物理老师驾驶一辆SUV汽车正以一定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经过图a所示的限速牌标志为40 km/h的位置时,突然发现离它25.5m处停着一辆正在维修的小轿车时,该老师采取了紧急刹车措施,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还是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处理事故的交警就是该老师以前的学生,交警用老师教给他的测定反应时间的方法,对老师进行了测试(如图b),发现老师握住木尺时,木尺已经自由下降了20cm,试通过计算帮助交警分析二中老师是否超速?(g取10m/s2)已知这种汽车急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5.实验题- (共3题)
17.
如图所示,是某次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条纸带,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依次为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在打点计时器打2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2 = m/s
(2)小车的加速度a = m/s2

(1)在打点计时器打2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2 = m/s
(2)小车的加速度a = m/s2
18.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是: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弹簧秤的读数F1、F2和
(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应用 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3)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结点到达 ,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弹簧秤的读数F1、F2和
(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应用 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3)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结点到达 ,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19.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2)某学生在平衡摩擦力时,使得长木板倾角偏大.他所得到的a﹣F关系是图2中的哪根图线?(图中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答:
(3)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后,要用钩码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此时钩码质量m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 .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

(2)某学生在平衡摩擦力时,使得长木板倾角偏大.他所得到的a﹣F关系是图2中的哪根图线?(图中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答:
(3)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后,要用钩码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此时钩码质量m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