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北京奥运火炬实现了成功登上珠峰的预定目标,如图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请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
B.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 |
C.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位移 |
D.峰顶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大 |
2.
如图所示,质量满足mA=2mB=3mC的三个物块A、B、C,A与天花板之间、B与C之间均用轻弹簧相连,A与B之间用细绳相连,当系统静止后,突然剪断AB间的细绳,则此瞬间A、B、C的加速度分别为(取向下为正)()

A. ﹣
g、2g、0 B. ﹣2g、2g、0 C. ﹣
g、
g、0 D. ﹣2g、
g、g

A. ﹣




3.
如图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4kg,mB=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A上,开始时F=10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21N的过程中,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则()


A.当拉力F<12N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
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8N时,开始相对滑动 |
C.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
D.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
4.
如图所示,由物体A和B组成的系统处于静止状态.A、B的质量分别mA和mB,且mA>mB.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可不计.使绳的悬点由P点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到Q点,系统再次达到静止状态.则悬点移动前后图中绳与水平面所夹的角θ()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5.
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物体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若不计阻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拉力改为2F,物体加速度为2a |
B.若质量改为![]() |
C.若质量改为2m,物体加速度为![]() |
D.若质量改为![]() ![]() |
2.多选题- (共2题)
6.
自高为H的塔顶自由落下A物体的同时B物体自塔底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且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若v0>![]() |
B.若v0=![]() |
C.若![]() ![]() |
D.若v0=![]() |
7.
如图所示,一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的左、右两端皆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速度v2沿水平面先后从左、右两端滑上传送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从右端滑到左端的时间不一定大于物体从左端滑到右端的时间 |
B.菪v2<v1,物体从左端滑上传送带必然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
C.若v2<v1,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则物体不可能到达左端 |
D.无论v1、v2的大小如何,只要物体滑上传送带均可能以V1滑出右端 |
3.解答题- (共3题)
8.
以速度v0=10m/s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第2s末关闭发动机,以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
=9m/s,试求
(1)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2)汽车在10s内的位移大小

(1)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2)汽车在10s内的位移大小
9.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它受到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上的25N的拉力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g取10m/s2,(已知sin 53°=0.8,cos 53°=0.6)问:

(1)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等于多少?
(2)当拉力改为沿水平方向50N时,2s内物体的位移多大?

(1)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等于多少?
(2)当拉力改为沿水平方向50N时,2s内物体的位移多大?
10.
物体A的质量M=1kg,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平板车B的质量为m=0.5kg、长L=1m,某时刻A以vo=4m/s向右的初速度滑上木板B的上表面,在A滑上B的同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忽略物体A的大小,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重力加速度g=10m/s,试求:

(1)若F=5N,在施加给B的瞬间,物体A和小车B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大?
(2)若F=5N,物体A在小车上运动时相对小车滑行的最大距离时多大?
(3)如果要使A不至于从B的右端滑落,拉力F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1)若F=5N,在施加给B的瞬间,物体A和小车B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大?
(2)若F=5N,物体A在小车上运动时相对小车滑行的最大距离时多大?
(3)如果要使A不至于从B的右端滑落,拉力F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4.实验题- (共2题)
11.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
(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用作图法________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
(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N,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___);

(3)由图得到F合=________N。
(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弹力F(N) | 0.5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3.50 |
伸长量x(10-2m) | 0.74 | 1.80 | 2.80 | 3.72 | 4.60 | 5.58 | 6.42 |
用作图法________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
(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N,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___);

(3)由图得到F合=________N。
1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组同学制订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且组装完成,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下列对此组同学操作的判断错误的是 .
(2)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沙和沙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图线如图2,该图线不通过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是 .
(3)某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3所示,纸带中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打点1时小车的速度是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下列对此组同学操作的判断错误的是 .
A.打点计时器不应该固定在长木板的最右端,而应该固定在靠近定滑轮的那端,即左端 |
B.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
C.实验中不应该将长木板水平放置,应该在右端垫起合适的高度 |
D.小车初始位置不应该离打点计时器太远,而应该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 |
(2)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沙和沙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图线如图2,该图线不通过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是 .
(3)某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3所示,纸带中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打点1时小车的速度是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