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广东汕头东厦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物理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689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单选题(共5题)

1.
以往公路上用单点测速仪测车速,但个别司机由于熟知测速点的位置,在通过测速点前采取刹车降低车速来逃避处罚,却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所以有些地方已开始采用区间测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点测速仪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B.单点测速仪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C.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D.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时,可看成质点
B.广州出租汽车的起步价是10.00元/3公里,其中的“3公里”指的是位移
C.只要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物体做的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的实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3.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滑动摩擦因数不同)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B.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减小惯性
C.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大的,其惯性大
D.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
4.
在静止的车厢中,一小球被a、b两根轻质细绳拴住,其中a绳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绳b成水平状态,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a的拉力为mgcosα
B.绳b的拉力为mg
C.如果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绳b的拉力有可能为零
D.如果小车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绳a的拉力有可能为零
5.
质量为5kg,底面光滑的木箱以大小为2 m/s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箱内有一轻弹簧,其一端被固定在箱子的右侧壁,一端拴接一个质量为3 kg的滑块,木箱与滑块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弹簧被压缩,弹簧的弹力大小为6 N
B.弹簧被压缩,弹簧的弹力大小为10 N
C.弹簧被拉伸,弹簧的弹力大小为6 N
D.弹簧被拉伸,弹簧的弹力大小为10 N

2.多选题(共4题)

6.
物体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 则()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同一个力,性质相同
B.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
7.
两个物体如图放置,水平力F=1N作用在b上,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1N
B.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0
C.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0.5N
D.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1N
8.
下面图像分别表示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中反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B.C.D.
9.
在第11届全运会上,福建女选手郑幸娟以“背越式”成功地跳过了1.95m的高度,成为全国冠军,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起跳后上升的过程她处于超重状态
B.下落过程中她处于失重状态
C.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等于她对地面的压力
D.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大于她对地面的压力

3.解答题(共1题)

10.
如图所示,固定不动的足够长斜面倾角θ=37°,一个物体以v0=12 m/s的初速度,从斜面A点处开始自行沿斜面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8.0 m/s2
(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物体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
(2)画出物体沿斜面上升的受力分析图,求出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
(3)据条件判断物体上升到最高点后能否返回?若能,求返回时的加速度。

4.实验题(共2题)

11.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采取了以下三个步骤做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绳套;
a.通过细绳套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套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示数。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和细绳套的方向。
c.在白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按选好的标度从O点沿两绳的方向作两分力F1、F2的图示,求出F1、F2 的代数和,得到它们的合力的F

①(3分)以上三个步骤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改正:
在a.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b.中是     
在c.中是     
②(3分)在丙图中画出力的图示:
a.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得F’=    N。(注意估读)
b.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F’的图示。
c.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
12.
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某学生将实验装置如图甲安装,准备接通电源后开始做实验.

①(1分)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工具,应该接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②(2分)图中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一下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一下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D.当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③(2分)实验中要进行质量的选取,才能认为绳子的拉力约等于mg,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
A.=100,=40、50、60、80、100、120
B.=200,=10、15、20、25、30、40
C.=200,=40、50、60、80、100、120
D.=400,=10、15、20、25、30、40


④(共5分)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为5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___s。量出AB间的距离S1="4.22" cm、BC间的距离S2="4.65" cm、CD间的距离为S3="5.08" cm、DE间的距离为S4="5.49" cm。则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C=__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小车的加速度的符号表达式为:=__(用上面的符号表示)。
⑤(2分)在验证当小车的质量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小华所在的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a-F图象,图像不过坐标轴的原点,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