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684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1

1.单选题(共2题)

1.
下列各物体的运动速度,指平均速度的是(   )
A.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
B.雨点落地时的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D.石子抛出后第2秒末的速度
2.
如图,甲、乙两个物体相距x=7m,物体甲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正以v1=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乙此时的速度v2=10m/s,由于摩擦力作用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2 m/s2,那么物体甲追上乙所用的时间为()
A.7sB.8sC.9sD.10s

2.多选题(共3题)

3.
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E方向行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F点相遇(图中未画出),从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描述两人运动情况的物理量相同的是()
A.速度B.位移C.路程D.平均速度
4.
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图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往复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往复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路程为6m
5.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
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m、9. 8m、14.7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3.解答题(共1题)

6.
甲、乙两车相距40.5 m,同时沿平直公路做直线运动,甲车在前,以初速度v1=16 m/s,加速度a1=2 m/s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后,以初速度v2=4 m/s,加速度a2=1 m/s2,与甲同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甲、乙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经历的时间。

4.实验题(共2题)

7.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了标为1﹣7的7个记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请填写本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复写纸、纸带、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学生电源、细绳、坐标纸;
(2)请将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用字母填写在空格中: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次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实验步骤:D,B,_____,A,E,_____,C;
(3)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
(4)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3号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
8.
某同学在研究被重物牵引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O、A、B、C、D、E、F是纸带上的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用x1、x2、x3、x4、x5、x6表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在纸带的下方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零刻度线与O点对齐),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那么,打下A、B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 s,B点读数为____cm;可计算出C、D两点间距离x4=_____cm; B点对应的速度大小是___ m/s,OF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为___m/s2.(上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