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9679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单选题(共8题)

1.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越来越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D.物体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多
2.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移为零,则物体不一定静止不动
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一定相同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质点运动位移可能等于路程
3.
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它们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C.当甲、乙两物体两次相遇时,二者的速度大小不相等
D.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4.
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4 m/s,经过10 s,速度的大小变为14m/s,则加速度大小可能
是( )
A.2.6 m/s2B.1.8 m/s2C.1.4 m/s2D.1.2 m/s2
5.
一物体m受到一个撞击力后沿不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所示,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受到的力是( )
A.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D.重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6.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B.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
C.由公式可知,两个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FN成反比
D.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
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静止在竖直挡板和斜面之间,斜面的倾角为θ,设竖直挡板和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分别为F1和F2,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A.B.
C.D.
8.
已知三个共点力合力为零,则这三个力大小可能是(    )
A.7N,5N,4N
B.3N,6N,9N
C.1N,10N,10N
D.1N,6N,3N

2.填空题(共2题)

9.
一物体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第1 s内的位移是__________ m,第2 s末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前3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m/s。
10.
如图所示,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连接,静止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则弹簧的伸长量为

3.解答题(共2题)

11.
如图所示,质量为m=20kg的物体,在F=100N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求:

(1)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为多大?
(2)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
(3)物体在3s内的位移为多大?
(4)若3s末撤去F后,物体还能滑行多长时间?
12.
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4kg,在倾角为37°,F=20N的恒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2)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4.实验题(共2题)

13.
学生们在实验室进行“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下图为某次实验得出的纸带,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则(下列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1)物体做______运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通过1计数点时的速度大小v1=_______m/s;
(3)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_m/s2
14.
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1)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
A.每次将橡皮条与绳套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B.两弹簧秤的夹角相同
C.每次弹簧秤示数必须相同
D.只要一个弹簧秤的读数相同就行
 
(2)下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则其中 同学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其中 为理论值, 为测量值(填F或F’)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