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1.
以下四个运动中,位移大小最大的是( )
A.物体先向东运动8m,接着向西运动4m |
B.物体先向东运动2m,接着向西运动8m |
C.物体先向东运动6m,接着向南运动8m |
D.物体先向东运动3m,接着向北运动8m |
4.
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如图,同学甲两个手指捏住木尺一端,同学乙在木尺另一端零刻度处做握尺准备,且手的任何部位都与尺不接触.当乙看到甲放手时,他立即握住木尺,发现所握处刻度值为20cm,则同学乙的反应时间为( )(g取10m/s2).


A.0.2s | B.0.1s | C.0.02s | D.0.5s |
8.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若拉力F逐渐减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将()


A.速度和加速度均逐渐变小 |
B.速度和加速度均逐渐变大 |
C.速度逐渐变大,加速度逐渐变小 |
D.速度逐渐变小,加速度逐渐变大 |
2.选择题- (共1题)
3.解答题- (共2题)
12.
.(9分)如图3-15所示,水平恒力F=20 N,把质量m=0.6 kg的木块压在竖直墙上,木块离地面的高度H=6 m.木块从静止开始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2 s到达地面.求:

图3-15
(1)木块下滑的加速度a的大小;
(2)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画在图右边的木块上);
(3)木块与墙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g取10 m/s2).

图3-15
(1)木块下滑的加速度a的大小;
(2)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画在图右边的木块上);
(3)木块与墙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g取10 m/s2).
4.实验题- (共1题)
13.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其中的二个步骤是:
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固定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
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
②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秤拉时伸长量一样,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
以上两步骤均有疏漏,请指出疏漏:
在①中是
在②中是
(2)某同学在研究“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得出合力F的
大小随夹角θ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象及力的合成知识可求得两分力大小分别为 N、 N;它们的合力若是作用在一质量为2kg的物体上(不计其他力)可使该物体获得的加速度范围为: .
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固定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
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
②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秤拉时伸长量一样,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
以上两步骤均有疏漏,请指出疏漏:
在①中是
在②中是
(2)某同学在研究“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得出合力F的
大小随夹角θ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象及力的合成知识可求得两分力大小分别为 N、 N;它们的合力若是作用在一质量为2kg的物体上(不计其他力)可使该物体获得的加速度范围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