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教材中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公里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公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60公里.”“这也是不可能的.我沿着前面的弯路只要再行驶10公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60公里.”下面选项中关于这则笑话中所涉及的物理量说法正确的是


A.警察所说的“您刚才的车速是60公里每小时!”是指女士驾车的平均速度 |
B.警察所说的“您刚才的车速是60公里每小时!”的实际意思是指下一小时女士真要开60公里 |
C.女士所说的才开了7分钟是指时间间隔 |
D.女士所说的10公里是指从现在地点到她家的位移 |
2.
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反而减小 |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为零 |
C.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 |
D.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 |
3.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 s内的平均速度小3 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
A.1 m/s2 | B.3 m/s2 | C.2m/s2 | D.4 m/s2 |
4.
图中甲、乙、丙是中学物理课本必修1中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所用的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导中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
B.甲图用矩形面积的和表示位移大小比乙图用梯形面积表示位移大小更接近真实值 |
C.这种用面积表示位移的方法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
D.若丙图中纵坐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则梯形面积表示加速度的变化量. |
5.
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物体的运动图像,由于画图人粗心未标明是v-t图像还是x-t图像,但已知第1s内的速度比第3s内的速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图一定是v-t图像 |
B.该图一定是x-t图像 |
C.前2s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
D.前2s物体的加速度恒定 |
2.多选题- (共3题)
6.
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小球,到达最高点前1 s上升的高度是它上升的最大高度的1/4,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 )
A.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5 m |
B.小球上抛的初速度是20 m/s |
C.2.5 s时物体正在上升 |
D.1 s末、3 s末物体处于同一位置 |
7.
一个小球在外力沿光滑斜面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 s后撤去外力,小球立刻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t s回到出发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t s后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0,则返回出发点的速度大小为3 v0; |
B.若第一个t 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第二个t 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3a; |
C.若第一个t s内的位移大小为X,则小球沿斜面向上的最大位移为1.5X; |
D.小球从出发到运动到斜面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4t/3 s。 |
8.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和t~3t两段时间内(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
B.位移大小之比为1∶2 |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
3.解答题- (共4题)
10.
如图为甲、乙两个质点沿x轴运动的vt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个质点分别做怎样的运动?
(2)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
(3)甲、乙两图线交点的物理意义.

(1)甲、乙两个质点分别做怎样的运动?
(2)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
(3)甲、乙两图线交点的物理意义.
11.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
(1)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2)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时刻/s | 1.0 | 2.0 | 3.0 | 5.0 | 7.0 | 9.5 | 10.5 |
速度/(m·s-1) | 3 | 6 | 9 | 12 | 12 | 9 | 3 |
(1)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2)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12.
(题文)2016年8月,受台风“电母”影响,江苏多地暴雨,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某高速公路同一直线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其速度大小分别为v1=32m/s,v2=20m/s,轿车在与货车距离x0=16m时才发现前方有货车,若此时轿车只是立即刹车,则轿车要经过S=128m才停下来.两车可视为质点,求:
(1)轿车刹车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若轿车刹车时货车以v2匀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3)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给货车发信号,货车司机经t0=1s收到信号并立即以大小a2=4m/s2的加速度加速前进,通过计算分析两车会不会相撞?
(1)轿车刹车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若轿车刹车时货车以v2匀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3)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给货车发信号,货车司机经t0=1s收到信号并立即以大小a2=4m/s2的加速度加速前进,通过计算分析两车会不会相撞?
4.实验题- (共2题)
13.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实验中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取计数点为1、2、3、4、5、6、7,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测得:s1=1.42cm,s2=1.91cm,s3=2.40cm,s4=2.91cm,s5=3.43cm,s6=3.92cm。

a.打第2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2=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如果当时电网中交流电的频率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填“大”或“小”)。

a.打第2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2=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如果当时电网中交流电的频率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填“大”或“小”)。
14.
某物理兴趣小组为获得当地重力加速度值,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进行了系列探究过程,假设你也是其中一员,请补充完整横线部分内容:
(1)操作过程;①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
②将接有重物的纸带沿竖直方向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③先________,再释放纸带;
④获得点迹清晰的几条纸带
(2)探究过程:其中一条纸带的点迹及数据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

①小组成员量出DF间的距离为3.60cm,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E时的速度vE=________m/s;
②小组成员量出FH间的距离为5.20cm,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的速度vG=________m/s;
③利用
得出g=________m/s2;
④利用
得出g=________m/s2。
(1)操作过程;①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
②将接有重物的纸带沿竖直方向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③先________,再释放纸带;
④获得点迹清晰的几条纸带
(2)探究过程:其中一条纸带的点迹及数据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

①小组成员量出DF间的距离为3.60cm,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E时的速度vE=________m/s;
②小组成员量出FH间的距离为5.20cm,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的速度vG=________m/s;
③利用

④利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