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2.
某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
B.第2s内、第3s内的速度方向是相同的 |
C.物体在第2s内返回出发点 |
D.在这7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向正方向运动1m |
4.
如右图所示,一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
B. 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 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
D. 物体一定受四个力

A. 物体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
B. 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 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
D. 物体一定受四个力
5.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小球用细绳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细绳被剪断的瞬间,A、B两小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


A.都等于![]() | B.0和![]() |
C.![]() | D.![]() |
2.选择题- (共6题)
9.
2016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这项举措_____。( )
①能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②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④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3.多选题- (共4题)
13.
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 m,BC=3 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
B.可以求得CD=4 m |
C.可以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125 m |
D.可以求得OB之间的距离为12.5 m |
14.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小球A、B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30°不变,则外力F的大小( )

A. 可能为
B. 可能为
C. 可能为
D. 可能为mg

A. 可能为


C. 可能为

15.
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kg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m/s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m时,以5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m/s2。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受浮力大小为4830N |
B.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 |
C.从地面开始上升10s后的速度大小为5m/s |
D.以5m/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N |
16.
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 s末,物体速度为9 m/s |
B.0~2 s内,物体加速度为6 m/s2 |
C.6~7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
D.10~12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
4.解答题- (共2题)
17.
甲车以加速度3m/s2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s钟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4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开出发点多远?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开出发点多远?
18.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物体A,质量为mA。通过绳子与物体B相连,物体B的质量为mB。假设绳子的质量以及绳子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绳子不可伸长.如果mB=3mA,重力加速度为g.

(1)则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
(2)物体B加速度的大小

(1)则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
(2)物体B加速度的大小
5.实验题- (共2题)
19.
如图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距离如图所示,单位是cm,C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6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