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19届高三(上)期中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9645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4

1.单选题(共7题)

1.
如图为“中国好歌声”娱乐节目所设计的“导师战车”,战车可以在倾斜直轨道上运动。当坐在战车中的导师按下按钮,战车就由静止开始沿长10米的斜面冲到学员面前,最终刚好停在斜面的末端,此过程约历时4秒。在战车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车在运动过程中导师处于失重状态
B.战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外力始终不变
C.战车在倾斜导轨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根据题中信息可以估算导师运动的平均速度
2.
物体以初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又经过位移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初速度的大小为B.第1s末的速度大小为
C.位移的大小为D.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3.
如图,直线和曲线分别是在平行的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在时刻两车刚好在同一位置(并排行驶),在这段时间内
A.在时刻,两车相距最远B.在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车加速度均匀增大D.车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4.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小物块,O点为弹簧在原长时物块的位置。物块由A点静止释放,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最远到达B点。在从AB的过程中,物块(    )
A.加速度逐渐减小
B.经过O点时的速度最大
C.所受弹簧弹力始终做正功
D.所受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5.
竖直向上抛出一物块,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则物块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过程中,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
A.
B.
C.
D.
6.
通常情况下,地球上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极其微小以至于很难被直接测量,人们在长时间内无法得到引力常量的精确值。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以后的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如图所示的扭秤装置,才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精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与“卡文迪许扭秤实验”中测量微小量的思想方法最相近的是  
A.研究力的合成的规律
B.观察桌面的形变
C.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D.伽利略设想斜面倾角为越接近90,小球滚下的运动越接近自由落休运动
7.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航天技术位于世界前列,在航天控制中心对其正上方某卫星测控时,测得从发送“操作指令”到接收到卫星“已操作”的信息需要的时间为设卫星接收到“操作指令”后立即操作,并立即发送“已操作”的信息到控制中心,测得该卫星运行周期为T,地球半径为R,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c,由此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为  
A.B.C.D.

2.多选题(共4题)

8.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C上足够长的木板B左端放着小物块A.某时刻,A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AB间最大静摩擦力大于B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拉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反映AB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及AB间摩擦力f1BC间摩擦力f2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A.B.C.D.
9.
如图所示,D、E、F、G为地面上水平间距相等的四点,三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C分别在E、F、G的正上方不同高度处,以相同的初速度水平向左抛出,最后均落在D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可判断A、B、C三个小球(    )

A. 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3
B. 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1∶2∶3
C. 初始离地面的高度比为1∶4∶9
D. 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之比为1∶4∶9
10.
如图,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有两个正对着的半圆形光滑轨道,轨道的半径都是R。轨道端点所在的水平线相隔一定的距离。一质量为m的小球能在其间运动而不脱离轨道,经过最低点B时的速度为。小球在最低点B与最高点A对轨道的压力之差为ΔF(ΔF>0)。不计空气阻力。则()
A.一定时,R越大,ΔF越大
B.、R一定时,越大,ΔF越大
C.、R一定时,越大,ΔF越大
D.、R、x一定时,ΔF与v的大小无关
11.
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OCD由不同材料A、B拼接而成,P为两材料在CD边上的交点,且DP>CP.现OD边水平放置,让小物块无初速从C滑到D;然后将OC边水平放置,再让小物块无初速从D滑到C,小物块两次滑动到达P点的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次滑到P点速率大
B. 两次滑动中物块到达P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C. 两次滑动中物块到达底端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D. 第一次滑到P点速率大

3.解答题(共3题)

12.
两物体AB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且两物体接触面为竖直面,现用一水平推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AB由静止开始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a)所示,在AB的速度达到6m/s时,撤去推力F。已知AB质量分别为mA=1kg、mB=3kg,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B与地面间没有摩擦,B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b)所示,g取10m/s2。求:

(1)推力F的大小(2)A物体刚停止运动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
13.
如图所示,水平轨道BC的左端与固定的光滑竖直1/4圆轨道相切与B点,右端与一倾角为300的光滑斜面轨道在C点平滑连接(即物体经过C点时速度的大小不变),斜面顶端固定一轻质弹簧,一质量为2Kg的滑块从圆弧轨道的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经水平轨道后滑上斜面并压缩弹簧,第一次可将弹簧压缩至D点,已知光滑圆轨道的半径R=0.45m,水平轨道BC长为0.4m,其动摩擦因数μ=0.2,光滑斜面轨道上CD长为0.6m,g取10m/s2,求

①滑块第一次经过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②整个过程中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时能;
③滑块在水平轨道BC上运动的总时间及滑块最终停在何处?
14.
某星球半径为,假设该星球表面上有一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体,一质量为的小物块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力始终与斜面平行,如图甲所示。已知小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力随位移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已知小物块运动时速度恰好为零,万有引力常量,求(计算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该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该星球的平均密度。

4.实验题(共2题)

15.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N
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调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在保证现有器材不变的情况下,
以下解决办法可行的是______
A.更换质量大的重物
B.更换量程更大的弹簧测力计A
C.减小OB与竖直向上方向的夹角
D.减小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大小
16.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板上有两个光电门相距为d,滑块通过细线与重物相连,细线的拉力F大小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让滑块从光电门1由静止释放,记下滑到光电门2的时间t,改变重物质量来改变细绳拉力大小,重复以上操作5次,得到下列表格中5组数据.
 
次数


1


2


3


4


5


 
若测得两光电门之间距离为,运动时间,则______
依据表中数据在如图2中画出图象.
由图象可得滑块质量______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