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1.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重力 |
B.质量、路程、速率、时间、弹力 |
C.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摩擦力 |
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平均速率 |
2.
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 m/s,第9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 s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
A.a=1 m/s2,v9=9 m/s,x9=40.5 m |
B.a=1 m/s2,v9=9 m/s,x9=45 m |
C.a=1 m/s2,v9=9.5 m/s,x9=45 m |
D.a=0.8 m/s2,v9=7.7 m/s,x9=36.9 m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
C.由磁铁间存在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
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
4.
如图所示,一小球静止放在光滑木板与光滑竖直墙面之间,木板一端靠住墙壁.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木板对球的支持力大小为N2,小球的重力为G,则木板缓慢向水平方向倾斜的过程中

A. N1始终小于N2 B. N1始终大于G
C. N1和N2的合力大于G D. N1和N2是一对平衡力

A. N1始终小于N2 B. N1始终大于G
C. N1和N2的合力大于G D. N1和N2是一对平衡力
8.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




9.
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
B.亚里士多德、牛顿 |
C.伽利略、爱因斯坦 |
D.伽利略、牛顿 |
2.选择题- (共3题)
3.多选题- (共3题)
13.
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两车在0~20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10s内两车逐渐远离
B. 在10~20s内两车逐渐远离
C. 在0~10s内两车的总位移相等
D. 在0~20s内两车的总位移相等

A. 在0~10s内两车逐渐远离
B. 在10~20s内两车逐渐远离
C. 在0~10s内两车的总位移相等
D. 在0~20s内两车的总位移相等
14.
如图所示,一根丝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M、N两点。用小铁夹将一个玩具娃娃固定在丝线上,使a段丝线恰好水平,b段丝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现将小铁夹的位置稍稍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待玩具平衡后,关于a、b两段丝线中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移动前,a段丝线中的拉力等于玩具所受的重力 |
B.移动前,a段丝线中的拉力小于玩具所受的重力 |
C.移动后,b段丝线中拉力的竖直分量不变 |
D.移动后,b段丝线中拉力的竖直分量变小 |
15.
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光滑小滑轮用细绳悬挂于墙上O点,跨过滑轮的细绳连接物块A、B,A、B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物块B移至C点后,A、B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减小 |
B.地面对B的弹力增大 |
C.悬于墙上的绳所受拉力不变 |
D.A、B静止时,图中a、b、q 三角始终相等 |
4.解答题- (共3题)
16.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倾角为37°,斜面AB与水平面BC平滑连接。质量m=1 kg可视为质点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的D点,D点距B点d=7 m,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现使物体受到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6.5 N作用,经时间t=2 s后撤去该力,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率不变,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sin 37°=0.6,求:

(1)撤去拉力F后,物体经过多长时间经过B点?
(2)物体最后停下的位置距B点多远?

(1)撤去拉力F后,物体经过多长时间经过B点?
(2)物体最后停下的位置距B点多远?
17.
物体以4m/s,的速度滑上光滑的斜面,途经A、B两点,在A点时的速度是B点时的2倍,由B点再经过0.5s滑到斜面的顶点C,速度变为0,如图所示.A、B相距0.75m,试求斜面长度及物体由底端D滑到B所用的时间?(物体在斜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8.
如图,水平平台ab长L=20m,平台b端与特殊材料制成的足够长斜面bc连接,斜面倾角为30°,在平台a端放有质量m=2kg的小物块。现给物块施加一个大小F=50N、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推力,使物块由静止开始运动。(物块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
)

(1)若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过程中F始终存在,运动时间t=4s,求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物块从a端运动到图中P点时撤掉F,则物块刚好能从斜面b端无初速下滑,求aP间的距离;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物块与斜面bc间的动摩擦因数
,式中
为物块在斜面上所处的位置离b端的距离,则在(2)问的情况下,求物块在斜面上速度达到最大时的位置。


(1)若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过程中F始终存在,运动时间t=4s,求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物块从a端运动到图中P点时撤掉F,则物块刚好能从斜面b端无初速下滑,求aP间的距离;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物块与斜面bc间的动摩擦因数


5.实验题- (共2题)
19.
为了较准确的测量某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小聪、小明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小聪在实验室里找到一把弹簧测力计,按图甲所示安装细线和测力计后,他用力缓慢竖直向下拉测力计,直到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细线没有断裂),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将F记为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小明在实验室里还找到一把刻度尺和一个玩具小熊,接着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L,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玩具小熊的重力G;
②按图乙所示安装玩具小熊、细线(玩具小熊悬挂在细线的中点);
③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直到细线断裂,读出此时两手间的水平距离d;
④利用平衡条件算出结果。
在不计细线质量和伸长影响的情况下,请回答:
(1)小明算出的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____ (用L、G、d表示);两位同学中,__ (选填“小聪”或“小明”)的测量结果较准确。
(2)在小明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的上述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 (填选项序号字母)。

小明在实验室里还找到一把刻度尺和一个玩具小熊,接着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L,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玩具小熊的重力G;
②按图乙所示安装玩具小熊、细线(玩具小熊悬挂在细线的中点);
③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直到细线断裂,读出此时两手间的水平距离d;
④利用平衡条件算出结果。
在不计细线质量和伸长影响的情况下,请回答:
(1)小明算出的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____ (用L、G、d表示);两位同学中,__ (选填“小聪”或“小明”)的测量结果较准确。
(2)在小明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的上述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 (填选项序号字母)。
A.细线上的拉力大小不变 |
B.细线上的拉力大小减小 |
C.细线上拉力的合力大小不变 |
D.细线上拉力的合力大小增大 |
20.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的夹角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该同学在平衡摩擦力后进行实验,实际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拉力_________砝码和盘的总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远大于砝码和盘的总质m。
(3)该同学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
________cm。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的夹角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该同学在平衡摩擦力后进行实验,实际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拉力_________砝码和盘的总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远大于砝码和盘的总质m。
(3)该同学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