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634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31

1.单选题(共13题)

1.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重力
B.质量、路程、速率、时间、弹力
C.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摩擦力
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平均速率
2.
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的高度是 (  )
A. B.     C. D.
3.
一辆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2s(汽车未停下)汽车行驶了36m.汽车开始减速时的速度是 (  )
A. 20 m/s    B. 18 m/s    C. 12 m/s    D. 9 m/s
4.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B.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C.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D.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5.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通过AB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B. 物体通过AB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C. 物体经过AB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
D. 物体经过AB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
6.
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力大小都是10N,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力一定相同.
B.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C.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根据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7.
如图所示,物体在F=100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µ = 0.2,物体质m = 5kg,可知物体所受摩擦力为(g=10m/s 2)

A. 10N,水平向右
B. 20N,水平向右
C. 10N,水平向左
D. 20N,水平向左
8.
设有三个力同时作用在质点P上,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相当于正六边形两条边和一条对角线,如图所示,这三个力中最小的力的大小为F,则这三个力的合力等于(  )

A. 6 F B. 5 F C. 4 F D. 3 F
9.
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光滑均匀球,用长度为r的细绳挂在竖直光滑的墙壁上,则绳子的拉力F和球对墙壁压力N的大小分别是(  ) 

A.  ,    B. G,
C.  , D. 2G,G
10.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着一根竖直立柱,某人用绳子通过柱顶的定滑轮将100N的货物拉住.已知人拉着绳子的一端,且该绳端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不计滑轮处的摩擦,则柱顶所受绳子的压力大小为(  )

A. 200N    B. 100N
C. D.
11.
下图中,P物体对Q物体的压力的示意图,有明显错误的是()
A.B.C.D.
12.
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的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立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图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t的变化关系是(  )
A.B.
C.D.
13.
16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
A.等效替代B.理想实验C.实验归纳D.控制变量

2.选择题(共1题)

14.

2016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这项举措_____。(    )

①能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②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④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3.多选题(共4题)

15.
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x(m)随时间t(s)变化的规律为:汽车为,x=10t-4t2,自行车为x=6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作什么运动
B. 汽车作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作匀速直线运动
C. 开始经过路标后较小时间内自行车在前,汽车在后
D. 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6m
16.
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两者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B间无摩擦力
B. A对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
C. 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 B受到了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1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拿一根细竹竿波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这是由于竹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成正比
C.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
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起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
18.
两个共点力的大小为F1 = 15N,F2 = 8N,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等于(  )
A.21 NB.25 NC.8 ND.9 N

4.解答题(共3题)

19.
某校物理兴趣小组,为了了解高空坠物的危害,将一只鸡蛋从高楼上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经过4s鸡蛋刚好着地。(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g取10m/s2)求:
(1)鸡蛋释放时距离地面的高度;
(2)鸡蛋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3)鸡蛋在下落过程中第4s内的位移大小.
20.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放一质量m=1.0kg的木块,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在水平方向上对木块同时施加相互垂直的两个拉力F1、F2.已知F1=3.0N,F2=4.0N.(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2)若将F2 顺时针旋转90°,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大小为多大?
21.
质量为3.0kg的空木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施加拉力,当拉力F1=8.0N时,木箱静止;当拉力F2=10.3N时,木箱做匀速运动,求:
(1)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木箱在8.0N的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3)木箱在12.0N水平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5.实验题(共2题)

22.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已知打点频率为50Hz)

(1) 实验时下面的步骤先后顺序是________。
A.释放纸带    B.打开打点计时器
(2) 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
(3) 已知纸带上记录的点为打点计时器打的点,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

(4) 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m/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1)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 F 与弹簧长度 x 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 x0=______cm,劲度系数 k=______N/m.

(2)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 x=______c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