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容城博奥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直线运动》专题练习及答案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6189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5

1.单选题(共8题)

1.
我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刘翔多次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在110m栏的决赛中,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侧面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最后冲刺的身影,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刘翔的身高为h,胸部模糊部分的宽度为L,已知刘翔的身高为H.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刘翔的(  )
A.110m栏的成绩B.冲刺到终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C.110m内的平均速度大小D.110栏比赛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
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0到t1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3.
一质点沿直线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3+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
A.8 m/s、24 m/s
B.24 m/s、8 m/s
C.12 m/s、24 m/s
D.24 m/s、12 m/s
4.
一辆长为0.6m的电动小车沿水平面向右作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图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s拍摄的一组照片.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A.0.01 m/s2B.0.5 m/s2C.1 m/s2D.5 m/s2
5.
一质点自x轴原点O出发,沿正方向以加速度a运动,经过t0时间速度变为v0,接着以-a加速度运动,当速度变为时,加速度又变为a,直至速度变为时,加速度再变为-a,直至速度变为…,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一直沿x轴正方向运动
B.质点将在x轴上一直运动,永远不会停止
C.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
D.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大于
6.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从第1次听到水击盘声时开始计时,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设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 s,声速为340 m/s,则(  )
A. 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为34 m
B. 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34 m
C.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D.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7.
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时候,为了排除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随着下落高度h(位移大小)是均匀变化(即:khk是个常数)的可能性,设计了如下的思想实验:在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的直线运动中,因为①(式中表示平均速度);而h·t②,如果kh③成立的话,那么,必有:,即:为常数.t竟然是与h无关的常数!这显然与常识相矛盾!于是,可以排除速度是随着下落高度h均匀变化的可能性.关于伽利略这个思想实验中的逻辑及逻辑片语,你做出的评述是
A.全部正确B.①式错误
C.②式错误D.③式以后的逻辑片语错误
8.
如图,甲、乙两个物体相距x=7m,物体甲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正以v1=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乙此时的速度v2=10m/s,由于摩擦力作用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2 m/s2,那么物体甲追上乙所用的时间为()
A.7sB.8sC.9sD.10s

2.选择题(共2题)

9.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与20gCu﹣Zn合金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g,同时生成氢气0.4g,试计算:
10.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与20gCu﹣Zn合金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g,同时生成氢气0.4g,试计算:

3.多选题(共5题)

11.
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其中分别表示某段位移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不变,则a也不变
B. 若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大
C. 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D. 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12.
一物体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初始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且不断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后再反向逐渐增大较长一段时间,以下对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增加
B.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减小
C.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加速度开始反向增加物体就向左运动
D.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速度减小到零以后物体就向左运动
13.
关于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伽利略首先运用逻辑推断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物比轻物落的快)是不正确的,然后在竖直方向上做物体的落体实验,发现它们的加速度均相同
B.伽利略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简单,经过深思他提出,自由落体的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猜想,并进一步通过斜面实验发现小球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C.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D.爱因斯坦评价伽利略的研究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14.
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1;接着作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运动,再经t2速度恰好为零,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表示为( )
A.
B.
C.
D.
15.
柯受良驾驶汽车飞越黄河,汽车从最高点开始到着地为止这一过程的运动可以看作平抛运动。记者从侧面用照相机通过多次曝光,拍摄到汽车在经过最高点以后的三幅运动照片如图所示,相邻两次曝光时间间隔相等,均为Δt,已知汽车的长度为l,则    (   )
A.从左边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
B.从左边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曾经到达的最大高度
C.从中间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和汽车曾经到达的最大高度
D.从右边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

4.解答题(共3题)

16.
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的中央沿直线匀速行驶,前方一横穿过马路的行人行至路中央时突然停下,此时汽车行至点,汽车司机经作出反应,开始紧急刹车,但仍将路中央的行人撞伤,该汽车最终停在距处,汽车撞到行人时速度可认为没有变化。为了判断汽车是否超速行驶,并测出肇事汽车速度,警方派一车胎磨损情况与肇事车相当的车以现场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12.0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紧急刹车后汽车前进14.4停下。问:
(1)该肇事汽车的紧急刹车后加速度是多大?
(2)汽车是否超速行驶?
17.
(8分)摩托车先由静止开始以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最大行驶速度25 m/s匀速运动,追赶前方以15 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已知摩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的距离为1000 m,则:
(1)追上卡车前,二者相隔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摩托车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卡车?
18.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当警车达到最大速度时警车和货车的距离
(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