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1题)
1.
图示为A、B两质点的速度图象,其加速度分别为aA、aB,在零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A、vB.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vA<vB
B. vA=vB
C. aA>aB
D. aA<aB

A. vA<vB
B. vA=vB
C. aA>aB
D. aA<aB
2.
笔被一位同学碰后掉地上了,在捡起笔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某物体从空中某点自由下落,经过离地面高为0.8m的位置时,速度是落地速度的
.g取10m/s2,则( )
A. 下落点离地高为1.25m
B. 下落点离地高为1.28m
C. 物体经过0.4s后落地
D. 物体通过最后0.8m用时0.4s

A. 下落点离地高为1.25m
B. 下落点离地高为1.28m
C. 物体经过0.4s后落地
D. 物体通过最后0.8m用时0.4s
3.
小明同学观察路口汽车通行情况时发现,绿灯亮时,并非所有车都一起起动。他认为,如果汽车全部采用人工智能协同驾驶,从而实现一起起动的话,可能一个绿灯通过路口的汽车会更多一些。为此他提出了下列猜想,其中正确的有( )
A. 如果前后两个车相隔一定时间先后以相同的加速度匀加速起动,两车间距不变
B. 如果前后两个车相隔一定时间先后以相同的加速度匀加速起动,两车间距不断变大
C. 如果后车稍迟一定时间,但以较大加速度匀加速起动,两车间距将一直减小
D. 无法实现前后两车都以同样加速度匀加速起动哪怕一段不长时间,因为汽车额定功率不同
A. 如果前后两个车相隔一定时间先后以相同的加速度匀加速起动,两车间距不变
B. 如果前后两个车相隔一定时间先后以相同的加速度匀加速起动,两车间距不断变大
C. 如果后车稍迟一定时间,但以较大加速度匀加速起动,两车间距将一直减小
D. 无法实现前后两车都以同样加速度匀加速起动哪怕一段不长时间,因为汽车额定功率不同
4.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这是他用实验直接进行了验证的 |
B.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 |
C.运用甲图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更方便进行实验测量 |
D.运用丁图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从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
5.
如图所示,水平向右加速行驶的小车内有一固定斜面,斜面上放有一物体,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此时斜面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方向可能沿着图中的(其中oa竖直、oc水平)


A.oa | B.ob | C.oc | D.od |
6.
将一右端带有固定挡板的薄木板放在水平面上,一轻质弹簧右端栓接在挡板上,左端栓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当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位于长木板的O点,将滑块拉至图中的A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长薄木板的左端固定,右端缓慢抬起,直到滑块刚好沿长木板滑动,滑块所受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分别用
表示,则上述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
B.![]() ![]() |
C.![]() ![]() |
D.![]() ![]() |
7.
如图所示,把光滑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mg分解为F1、F2两个力.图中FN为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 |
B.物体受到mg、FN、F1、F2共四个力的作用 |
C.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
D.力FN、F1、F2这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与mg、FN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
8.
半径为R光滑半圆柱体固定在水平面上,竖直光滑墙与之相切,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r<R)的小圆柱体置于墙与半圆柱体之间,恰好平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墙对小圆柱体的弹力大小为mg•
;
②若要使小圆柱体对墙压力增大,可以仅增大R;
③若仅减小小圆柱体半径而不改变其质量,可使大圆柱体所受压力增大;
④若仅减小小圆柱体半径而不改变其质量,可使大球所受压力减小.

①墙对小圆柱体的弹力大小为mg•

②若要使小圆柱体对墙压力增大,可以仅增大R;
③若仅减小小圆柱体半径而不改变其质量,可使大圆柱体所受压力增大;
④若仅减小小圆柱体半径而不改变其质量,可使大球所受压力减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10.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
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
C.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
D.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能有摩擦力的相互作用 |
11.
小明家住在第16层。他放学后,乘坐竖直电梯从第1层直达第16层。假设电梯刚起动时做加速运动,中间一段时间内做匀速运动,最后一段时间内做减速运动。在电梯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梯加速运动时,小明处于失重状态 |
B.电梯加速运动时,小明处于超重状态 |
C.电梯匀速运动时,小明处于失重状态 |
D.电梯匀速运动时,小明处于超重状态 |
13.
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不同性质的力
B. 钢丝绳吊起货物匀速上升时,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等于货物对钢丝绳的拉力
C. 石头击鸡蛋,石存蛋破,证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反作用力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而它们合力为零
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不同性质的力
B. 钢丝绳吊起货物匀速上升时,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等于货物对钢丝绳的拉力
C. 石头击鸡蛋,石存蛋破,证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反作用力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而它们合力为零
15.
如图所示,小球A静止放在小车的光滑底板上(设小车底板足够长),当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小车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则小球A相对于地的运动情况()


A.做匀速直线运动 |
B.处于静止状态 |
C.做与小车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
D.做与小车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
16.
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
B.小车的质量要远大于塑料桶的质量 |
C.实验中可以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
D.每次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
17.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该装置研究小车加速度
与质量
的关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
B.牵引小车的细绳应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
C.平衡摩擦力时要将重物和小车保持连接 |
D.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
18.
如图所示,甲图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跳动作的示意图,甲图中的“●”表示人的重心,乙图是根据力传感器画出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乙图中a、d、f、g各点数据分别与甲图中人的a、d、f、g状态相对应,其余点对应状态没有在甲图中画出。乙图中a、c、e、i点对应的纵坐标均为610N。请根据这两个图所给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图中b点时刻,人处于超重状态 |
B.乙图中d点时刻,人处于失重状态 |
C.乙图中g点时刻,人处于失重状态 |
D.乙图中i点时刻,人的速度为零 |
19.
体育课上某同学做引体向上。他两手握紧单杠,双臂竖直,身体悬垂;接着用力上拉使下颚超过单杠(身体无摆动);然后使身体下降,最终悬垂在单杠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上升过程中单杠对人的作用力始终大于人的重力
B. 在下降过程中单杠对人的作用力始终小于人的重力
C. 若增大两手间的距离,最终悬垂时单臂的拉力变大
D. 若增大两手间的距离,最终悬垂时单臂的拉力不变

A. 在上升过程中单杠对人的作用力始终大于人的重力
B. 在下降过程中单杠对人的作用力始终小于人的重力
C. 若增大两手间的距离,最终悬垂时单臂的拉力变大
D. 若增大两手间的距离,最终悬垂时单臂的拉力不变
20.
功的单位是焦耳(J),焦耳与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1J=1kg·m/s |
B.1J=1kg·m/s2 |
C.1J=1kg·m2/s |
D.1J=1kg·m2/s 2 |
2.解答题- (共4题)
23.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情况如下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
A. 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 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
C. 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 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O点
(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 .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1)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
A. 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 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
C. 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 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O点
(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 .
A. 理想实验法



24.
如图为高山滑雪赛道,赛道分为斜面与水平面两部分,其中斜面部分倾角为37°,斜面与水平面间可视为光滑连接。某滑雪爱好者连滑雪板总质量为75kg(可视为质点)从赛道顶端静止开始沿直线下滑,到达斜面底端通过测速仪测得其速度为30m/s。然后在水平赛道上沿直线继续前进180m静止。假定滑雪者与斜面及水平赛道间动摩擦因数相同,滑雪者通过斜面与水平面连接处速度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滑雪者与赛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滑雪者在斜面赛道上受到的合外力;
(3)滑雪者在斜面滑雪赛道上运动的时间及斜面赛道的长度

(1)滑雪者与赛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滑雪者在斜面赛道上受到的合外力;
(3)滑雪者在斜面滑雪赛道上运动的时间及斜面赛道的长度
25.
如图所示.轰炸机沿水平方向以v匀速飞行.到达山坡底端正上方时释放一颗炸弹,炸弹垂直击中山坡上的目A。已知轰炸机距山坡底端的高度为h,炸弹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求炸弹离开轰炸机后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3.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1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