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七中高一上期期末练习物理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615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单选题(共5题)

1.
2013年6月11日17点3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十号”宇宙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  
A.“17点38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B.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故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为0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
2.
小明家驾车去旅游.行驶到某处见到如图所示的公路交通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路段平均速度不能超过60 km/h
B.此处到宜昌的位移大小是268 km
C.此路段平均速率不能低于60 km/h
D.此路段瞬时速度不能超过60 km/h
3.
如图所示,某人通过定滑轮拉住一重物,当人向右跨出一步后,人与重物仍保持静止,则 (    )
A.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减小
B.地面对人的摩擦力不变
C.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D.人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4.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叠放着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B时,A.B.C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对C的摩擦力等于F
B. B对A的摩擦力等于F
A.B受4个力
B.B对地面的摩擦力等于F,方向水平向左
5.
物体A、B、C均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mC,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μC,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C,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A、B两直线平行,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 mA<mB<mC    B. mA=mB<mC
C. μABC    D. μA<μBC

2.选择题(共1题)

6.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则的零点个数是                     (    )

3.多选题(共2题)

7.
如图所示,在光滑斜面上,有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上,有一物体A沿着斜面下滑,当物体A刚接触弹簧的一瞬间到弹簧压缩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将逐渐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将先减小,后增大
C.物体的速度将逐渐减小D.物体的速度将先增大,后减小
8.
关于以下这四幅插图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学生从如图姿势起立到直立站于体重计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减少后增加
B.乙图中运动员推开冰壶后,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但其速度变化较快
C.丙图中赛车的质量不是很大,却安装着强大的发动机,可以获得很大的加速度
D.丁图中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从而减小桥面的坡度,来减小车辆重力沿桥面方向的分力,保证行车方便与安全

4.填空题(共1题)

9.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中,通过细线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要记下: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然后,只用一个弹簧秤再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_____,这是因为 _;再记下④______,⑤______.

5.解答题(共3题)

10.
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kg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m/s2,当热气球上升到175m时,以10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同时有一颗质量为0.01kg的小铆钉从热气球上脱离掉落,小铆钉脱离时相对热气球静止。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热气球所受浮力大小;
(2)匀速上升时热气球所受的空气阻力;
(3)小铆钉落地时热气球离地的高度。
11.
为了提高运动员奔跑时下肢向后的蹬踏力量,在训练中,让运动员腰部系绳拖汽车轮胎奔跑,已知运动员在奔跑中拖绳上端与在面的高度为1.2m,且恒定,轻质无弹性的拖绳长2m,运动员质量为60kg,车胎质量为12kg,车胎与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如图甲所示,将运动员某次拖胎奔跑100m当做连续过程,抽象处理后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g=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运动员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及跑完100m后用的时间t;
(2)在加速阶段绳子对轮胎的拉力大小T及运动员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f
12.
(14分)放风筝是春天时大人、小孩都爱玩的一项有趣的体育活动,手上牵着线拉着风筝迎风向前跑,就可以将风筝放飞到高处,有一个小朋友将一只重为4 N的风筝放飞到空中后,拉着线的下端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跑动时,线恰能与水平面成53°角保持不变,如图14所示,这时小朋友拉住线的力为5 N.求风筝所受的风力.

6.实验题(共1题)

13.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中A为滑块,B和C是质量可调的砝码,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实验中该同学在砝码总质量(m+m′=m0)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m和m′的大小,测出不同m下系统的加速度,然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就可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该同学手中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10个质量均为100克的砝码、滑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为了完成本实验,得到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还应有(  ).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天平 D.低压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如图所示,从清晰的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中间4个点没画出),分别记为A、B、C、D、E、F,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为OA=1.61 cm,OB=4.02 cm,OC=7.26 cm,OD=11.30 cm,OE=16.14 cm,OF=21.80 cm,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 Hz,则由此纸带可得到打E点时滑块的速度v=______m/s,此次实验滑块的加速度a=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该同学以m为横轴,以系统的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线,结合本实验可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g取10 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