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 |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
3.
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1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t2速度变为零,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A.at1/2 |
B.a(t1+t2)/2 |
C.at1(t1-t2)/2(t1+t2) |
D.at2/2 |
4.
一质点的x-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曲线为抛物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B. t=4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C. 质点两次经过
处的时间间隔大于4s
D. 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A. 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B. t=4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C. 质点两次经过

D. 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5.
A、B两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方向不变,运动总位移相同。A行驶的前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2做匀加速运动,而B则是前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2做匀加速度运动,后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已知a1>a2,设A的行驶时间tA、末速度vA,B的行驶时间tB,末速度vB,则()
A. tA>tB,vA>vB B. tA<tB,vA=vB
C. tA>tB,vA=vB D. tA<tB, vA<vB
A. tA>tB,vA>vB B. tA<tB,vA=vB
C. tA>tB,vA=vB D. tA<tB, vA<vB
6.
若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x=2+t+2t2,则可知()
A.质点前2s的位移为12m |
B.质点的初速度为2m/s |
C.质点在2s末的速度为9m/s |
D.质点做加速度增加的加速直线运动 |
7.
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2题)
9.
A、B两物体沿同一直线分别做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A的初速度为0,B的初速度为10m/s。4s后,A的速度为10m/s,B的速度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s内A、B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B.A、B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5m/s2 |
C.前2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
D.2s末A、B的速度相等 |
10.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开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


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 |
B.若S0<S1,两车相遇2次 |
C.若S0=S1,两车相遇1次 |
D.若S0=S2,两车相遇1次 |
4.填空题- (共1题)
11.
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A表示测得的时间,矩形OAED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的长度表示 。P为DE的中点,连接OP且延长交AE的延长线于B,则AB的长度表示 。

5.解答题- (共5题)
12.
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该公路每隔30m安装一个路标,如图所示。汽车通过A、B两相邻路标用了2s,通过B、C两相邻路标用了3s,求汽车在A点初速度和运动的加速度?

15.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5m高的跳板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板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80m到达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少?(g取10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