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物体沿直线运动时,通过的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
B.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速度与下落的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
C.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力学中引入“质点”的概念,采用了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 |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一定也不变 |
2.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一定增加 |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
4.
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D两点,A、B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现在C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为使CD绳保持水平,在D点上可施加力的最小值为( )

A. mg B.
mg C.
mg D.
mg

A. mg B.



5.
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D两点,A、B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现在C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为使CD绳保持水平,在D点上可施加的力的最小值为( )


A.mg | B.![]() |
C.![]() | D.![]() |
2.选择题- (共5题)
6.
(2012•金华)“兰溪白枇杷”(如图)是金华的品牌水果.要获得优质高产的白枇杷,需经过幼苗移栽、嫁接和科学管理等过程.下列是白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 )
7.
(2012•金华)“兰溪白枇杷”(如图)是金华的品牌水果.要获得优质高产的白枇杷,需经过幼苗移栽、嫁接和科学管理等过程.下列是白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 )
8.
(2012•金华)“兰溪白枇杷”(如图)是金华的品牌水果.要获得优质高产的白枇杷,需经过幼苗移栽、嫁接和科学管理等过程.下列是白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 )
3.多选题- (共3题)
11.
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质点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
B. 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
C. B质点最初4s做加速运动,后4s做减速运动
D. A、B两质点在4s末相遇

A. A质点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
B. 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
C. B质点最初4s做加速运动,后4s做减速运动
D. A、B两质点在4s末相遇
12.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用一小物体m把弹簧压缩到A点(m与弹簧不连接),然后释放,小物体能经B点运动到C点而静止,小物体m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恒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 |
B.物体从A到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
C.物体从A到B加速度越来越小 |
D.物体从A到B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加 |
13.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

A. 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时,A的加速度为
C. 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D. 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A. 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C. 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D. 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4.解答题- (共5题)
15.
如图所示,光滑金属球的质量
,它的左侧紧靠竖直的墙壁,右侧置于倾角
的斜面体上,已知斜面体处于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
,
,求:

(1)墙壁对金属球的弹力大小;
(2)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墙壁对金属球的弹力大小;
(2)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6.
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粗糙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
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g取
)求:

(1)物体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斜面的倾角
。
(3)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1)物体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斜面的倾角

(3)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17.
一质量m=0.5kg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30º足够长的斜面,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测出了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为通过计算机绘制出的滑块上滑过程的v-t图。求:(g取10m/s2)

(1)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判断滑块最后能否返回斜面底端?若能返回,求出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若不能返回,求出滑块停在什么位置。

(1)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判断滑块最后能否返回斜面底端?若能返回,求出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若不能返回,求出滑块停在什么位置。
18.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上,已知A的质量
和B的质量
均为
,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
,若从
开始,木板B受到
的水平恒力作用,
时
改为
,方向不变,
时撤去
。

(1)木板B受
的水平恒力作用时,A.B的加速度
、
各为多少?
(2)从
开始,当A.B都静止,A在B上相对B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3)请以纵坐标表示A受到B的摩擦力
,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t(从
开始,到A、B都静止),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图中画出
的关系图线(以图线评分,不必写出分析和计算过程)。














(1)木板B受



(2)从

(3)请以纵坐标表示A受到B的摩擦力



5.实验题- (共2题)
19.
某同学在做“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甲所示:

(1)试在图甲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
和
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图乙所示是A和B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 (填“A”或“B”)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
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示意图)。
(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 ; 。

(1)试在图甲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

(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 ; 。
20.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对于本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砂和桶的总质量要远大于小车的总质量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中也可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只要测出不同情况下加速度的比值就行了
D.若要验证“加速度与力的平方成正比”这一猜想,在作图线时最好以
为横坐标
(2)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线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同学操作在判断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不应固定在长木板的最右端,而应固定在靠近定滑轮的那端
B.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而应使用交流电源
C.不应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而应在右端垫起合适的高度,平衡摩擦力
D.小车初始位置不应离打点计时器太远,而应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
(3)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在实验中保持拉力不变,得到了小车加速度随质量变化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在方格中建立合适坐标并画出能直观反映出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图线。
(4)从图线可得出拉力大小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合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此图中直线发生明显弯曲的原因是 。

(1)对于本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砂和桶的总质量要远大于小车的总质量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中也可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只要测出不同情况下加速度的比值就行了
D.若要验证“加速度与力的平方成正比”这一猜想,在作图线时最好以

(2)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线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同学操作在判断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不应固定在长木板的最右端,而应固定在靠近定滑轮的那端
B.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而应使用交流电源
C.不应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而应在右端垫起合适的高度,平衡摩擦力
D.小车初始位置不应离打点计时器太远,而应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
(3)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在实验中保持拉力不变,得到了小车加速度随质量变化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在方格中建立合适坐标并画出能直观反映出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图线。
(4)从图线可得出拉力大小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合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此图中直线发生明显弯曲的原因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