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关于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的瞬时速度为零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 |
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则其加速度越大 |
C.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一定减小 |
D.物体做曲线运动,位移的大小与路程有可能相等 |
2.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B.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在改变 |
C.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
D.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3.
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顾客始终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且沿斜面向上 |
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
C.顾客在加速阶段处于失重状态 |
D.顾客在加速阶段受到扶梯的作用力斜向右上方 |
2.多选题- (共2题)
4.
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2 kg的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g=10 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零 |
B.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2,方向向左 |
C.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向右 |
D.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0 |
5.
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1m/s,河岸笔直,河宽恒定,河水靠近岸边的水流速度为2m/s,河中间的水流速度为3m/s.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过河的最短时间是一定的 |
B.因船速小于水流速度,船不能到达对岸 |
C.船不能沿一直线过河 |
D.船航行的轨迹不能垂直河岸 |
3.解答题- (共3题)
6.
如图所示,方形木箱质量为M,其内用两轻绳将一质量m=1.0kg的小球悬挂于P、Q两点,两细绳与水平的车顶面的夹角分别为60°和30°。水平传送带AB长l=30m,以v=15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木箱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µ=0.75,(g=10m/s2)求:

(1)设木箱为质点,且木箱由静止放到传送带上,那么经过多长时间木箱能够从A运动到传送带的另一端B处;
(2)木箱放到传送带上A点后,在木箱加速的过程中,绳P和绳Q的张力大小分别为多少?

(1)设木箱为质点,且木箱由静止放到传送带上,那么经过多长时间木箱能够从A运动到传送带的另一端B处;
(2)木箱放到传送带上A点后,在木箱加速的过程中,绳P和绳Q的张力大小分别为多少?
7.
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跳下,跳离飞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做减速下落.他打开降落伞后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人和降落伞的总质量m= 60kg,g取10 m/s2.

(1)不计人所受的阻力,求打开降落伞前运动员下落的高度?
(2)打开伞后伞所受阻力Ff与速度v成正比,即Ff=kv,求打开伞瞬间运动员的加速度a的大小和方向?

(1)不计人所受的阻力,求打开降落伞前运动员下落的高度?
(2)打开伞后伞所受阻力Ff与速度v成正比,即Ff=kv,求打开伞瞬间运动员的加速度a的大小和方向?
8.
某滑板爱好者在离地
高的平台上滑行,水平离开
点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
点,其水平位移
.着地时由于存在能量损失,着地后速度变为
,并以此为初速沿水平地面滑行
后停止.已知人与滑板的总质量
.试求:

(1).人与滑板在水平地面滑行时受到的平均阻力的大小;
(2).人与滑板离开平台时的水平初速度.(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








(1).人与滑板在水平地面滑行时受到的平均阻力的大小;
(2).人与滑板离开平台时的水平初速度.(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4.实验题- (共1题)
9.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___________。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钩码的质量应___________(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或钩码质量)时,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___________。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钩码的质量应___________(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或钩码质量)时,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