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题)
1.
两个质量为m1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光滑支架上,支架的夹角为120°,如图所示,用轻绳将两球与质量为m2的小球连接,绳与杆构成一个菱形,则m1:m2为


A.1:2 | B.1:1 | C.1:![]() | D.![]() |
2.多选题- (共5题)
2.
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
B.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主要是应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 |
C.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小量放大的方法 |
D.在定义“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时,应用了比值的方法 |
3.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
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和n内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均为S,设经过b时刻的加速度和速度分别为a和
,则




A.![]() | B.![]() |
C.![]() | D.![]() |
4.
一小球从A点做自由落体运动,另一小球从B点做平抛运动,两小球恰好同时到达C点,已知AC高为h,两小球在C点相遇前瞬间速度大小相等,方向成600夹角,g=10m/s2.由以上条件可求( )


A.两小球在C点所用时间之比为1:2 |
B.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初速度大小为![]() |
C.A、B两点的高度差为![]() |
D.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 |
5.
2013年12月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设想未来我国宇航员随“嫦娥”号探测器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测出飞船绕行n圈所用的时间为t.登月后,宇航员利用身边的弹簧测力计测出质量为m的物体重力为F,已知引力常量为G.根据以上信息可求出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 B.月球的密度 | C.月球的自转周期 | D.飞船的质量 |
6.
如图所示,“匚”型导线框abcd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线框c、d两端接入图示电路,其中ab长为l1,ad长l2,线框绕过c、d的轴以恒定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开关S断开时,额定功率为P、电阻恒为R的灯泡L1正常发光,理想电流表的示数为I,线框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S前后,电流表示数保持不变 |
B.线框转动的角速度为![]() |
C.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
D.线框从图中位置转过π/4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P/I |
3.解答题- (共2题)
7.
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得,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转变为测量长度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的O点向上抛出小球,测出小球从抛出到落回原处的时间为T1,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测出小球离开P点到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2,请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8.
如图所示,OP曲线的方程为:
(x、y单位均为m),在OPM区域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1="200" N/C(设为Ⅰ区),MPQ右边存在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0.1" T(设为Ⅱ区),与x轴平行的PN上方(包括PN)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2="100" N/C(设为Ⅲ区),PN的上方h="3.125" m处有一足够长的紧靠y轴水平放置的荧光屏AB,OM的长度为a="6.25" m,今在曲线OP上同时静止释放质量为m=1.6×10﹣25kg,电荷量为e=1.6×10﹣19C的带正电的微粒2000个(在OP上按x均匀分布).(不考虑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计粒子重力,
=2.5).试求:

(1)这些粒子进入Ⅱ区的最大速度大小;
(2)粒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亮线的长度和打在荧光屏上的粒子个数;
(3)这些粒子从出发到打到荧光屏上的最长时间.



(1)这些粒子进入Ⅱ区的最大速度大小;
(2)粒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亮线的长度和打在荧光屏上的粒子个数;
(3)这些粒子从出发到打到荧光屏上的最长时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