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4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 |
B.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就是路程 |
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
D.物体受到的几个共点力的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
2.
一质点沿直线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3+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
A.8 m/s、24 m/s |
B.24 m/s、8 m/s |
C.12 m/s、24 m/s |
D.24 m/s、12 m/s |
3.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的现象 |
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的现象 |
C.“下蹲”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 |
D.“起立”、“下蹲”的过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
7.
如图所示,物块在水平圆盘上,与圆盘一起绕固定轴匀速转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块处于平衡状态 |
B.物块受三个力作用 |
C.在角速度一定时,物块到转轴的距离越远,物块越不容易脱离圆盘 |
D.在物块到转轴距离一定时,物块运动周期越小,越不容易脱离圆盘 |
9.
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O1为轮子A和B的共同转轴,O2为轮子C的转轴,A、B、C分别是三个轮子边缘上的质点,且半径RA=RC=2RB,则A、B、C质点向心加速度之比aA:aB:aC等于( )

A. 4:2:1 B. 2:1:4 C. 2:2:1 D. 2:1:1

A. 4:2:1 B. 2:1:4 C. 2:2:1 D. 2:1:1
11.
公路在通过小型水库的泄洪闸的下游时,常常要修建凹形桥,如图,汽车通过凹形桥的最低点时( )


A.车的加速度为零,受力平衡 | B.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大 |
C.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小 | D.车的速度越大,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 |
1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总结出关于行星运动三条定律的科学家是开普勒 |
B.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伽俐略 |
C.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牛顿 |
D.第一次精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物理学家是卡文迪许 |
14.
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
=k的理解,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可称为开普勒常量 |
B.T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 |
C.该定律只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不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 |
D.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R1,周期为T1,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R2,周期为T2,则![]()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1题)
16.
如图所示,从地面上同一位置抛出两小球A、B,分别落在地面上的M、N 点,两球运动的最大高度相同。 空气阻力不计,则 ( )


A.B的加速度等于A的加速度 |
B.B的飞行时间比A的长 |
C.B在最高点的速度比A在最高点的速度大 |
D.A、B两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
4.解答题- (共2题)
18.
如图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ABC,其半径R=0.5m,轨道在C处与水平地面相切.在C处放一小物块,给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结果它沿CBA运动,小物块恰好能通过最高点A,最后落在水平面上的D点,(取g=10m/s2)求:

(1)小物块在A点时的速度;
(2)C、D间的距离.

(1)小物块在A点时的速度;
(2)C、D间的距离.
5.实验题- (共2题)
19.
某同学做“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固定点,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合点,图中___________是F1、F2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合力的实验值,需要进行比较的是力F′与F的________和________,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