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假设你在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成绩是14 s,整个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前进14 m,平均速度是7 m/s;第二阶段用时9 s,平均速度8 m/s.请估算一下第三阶段的平均速度约是 ( )
A.6 m/s | B.5.5 m/s | C.4.7 m/s | D.3.2 m/s |
2.
如图所示,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经4 s滑回原处时速度大小仍为5 m/s,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 )


A.10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
B.0 |
C.2.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
D.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
3.
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3v;则ab段与bc段位移之比为 ( )
A.1∶3 | B.1∶5 | C.1∶8 | D.1∶9 |
4.
如图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做匀加速运动的v–t图线,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物体的出发点的关系是


A.从同一地点出发 | B.A在B前3 m处 |
C.B在A前3 m处 | D.B在A前5 m处 |
5.
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 m,BC=10 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A.2 m/s,3 m/s,4 m/s |
B.2 m/s,4 m/s,6 m/s |
C.3 m/s,4 m/s,5 m/s |
D.3 m/s,5 m/s,7 m/s |
6.
一质点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加速度也沿x轴正方向,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之后不再变化,在此过程中 ( )
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
B.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
C.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
D.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
2.多选题- (共1题)
7.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面某一位置 |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
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
3.填空题- (共4题)
8.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A、B、C三点,AB=BC,质点在AB段和BC段平均速度分别为20 m/s、30 m/s,根据以上条件可得质点在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m/s,质点在C点的瞬时速度________m/s
11.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 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________cm(g取10 m/s2);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 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________cm(g取10 m/s2);
4.解答题- (共2题)
12.
建筑工人安装脚手架进行高空作业时,一名建筑工人不慎将抓在手中的一根长5 m的铁杆在竖直状态下由静止脱手,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问:
(1)假设杆的下端离地面45 m,那么铁杆碰到地面时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2)若铁杆在下落过程中经过某楼层面(不计楼层面的厚度)的时间为0.2 s,试求铁杆下落时其下端距离该楼层面的高度是多少?
(1)假设杆的下端离地面45 m,那么铁杆碰到地面时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2)若铁杆在下落过程中经过某楼层面(不计楼层面的厚度)的时间为0.2 s,试求铁杆下落时其下端距离该楼层面的高度是多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4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