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干汊河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557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4

1.单选题(共5题)

1.
下列各种运动的描述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为零
B.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很大
C.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增大
D.运动物体的速率不变,加速度一定为零
2.
如图所示,蹦极是一项有趣的极限运动。轻质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经一段自由下落后绳被拉直。整个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绳的形变是弹性形变,绳处于原长时的弹性势能为零。则在运动员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直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的机械能守恒
B.弹性绳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运动员与弹性绳的总机械能守恒
D.运动员动能最大时绳的弹性势能仍为零
3.
如图所示,某公园有喷水装置,若水从小鱼模型口中水平喷出,忽略空气阻力及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则(  )
A.喷水口高度一定,喷水速度越大,水从喷出到落入池中的时间越长
B.喷水口高度一定,喷水速度越大,水从喷出到落入池中的时间越短
C.喷水口高度一定,喷水速度越大,水喷得越远
D.喷水口高度一定,喷水速度越大,水喷得越近
4.
在课间休息时间,张明同学将一个小球斜向上抛出,图中曲线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的一部分,小球在上升过程中依次通过三个相同的窗户abc。若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通过窗户a时竖直方向平均速度最小
B.小球通过窗户b时速度变化量最大
C.小球通过窗户c时克服重力做的功最多
D.小球通过窗户c时重力的平均功率最小
5.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地上的“凡人”过一年,天上的“神仙”过一天,如果把看到一次日出就当做一天。已知“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能计算“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的周期
B.能估算航天员24h内在太空中度过的“天”数
C.能计算“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的速率
D.能计算地球对“神舟”十号飞船的万有引力

2.解答题(共3题)

6.
开心麻花团队打造的创意形体秀《魔幻三兄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该剧采用了“斜躺”的表演方式,三位演员躺在倾角θ=30º的斜面上完成一系列动作,摄像机垂直于斜面拍摄,让观众产生演员在竖直墙面前表演的错觉。如图所示,演员甲被演员乙和演员丙“竖直向上”抛出,到最高点后恰好悬停在“空中”。已知演员甲的质量m=60kg,该过程中观众看到演员甲上升的“高度”为0.8m。设演员甲和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演员甲被抛出的初速度v0
(2)演员甲上升过程运动的时间t
(3)演员甲上升过程运动外力做的总功W
7.
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靠近某星球,首先在距离该星球球心r的圆轨道上观察星球表面,他发现宇宙飞船无动力绕星球的周期为T;安全降落到星球表面后,他做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º的斜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物体,测得落点与抛出点间的距离为L,已知引力常量为G。求:
(1)该星球的质量M
(2)该星球的半径R
8.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一长为l的细线,细线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小球恰好能在斜面上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最高点为A,最低点为B,B到底边C点的距离为S,求:
(1)小球通过最高点A时的速度
(2)小球通过最低点B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
(3)若小球在最低点B时绳刚好断裂,求小球滑落到底边时到C点的距离。

3.实验题(共2题)

9.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整水平,在一块平木板表面钉上复写纸和白纸,并将该木板竖直立于槽口附近处,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移动距离x="10.00" cm,AB间距离y1="4.78" cm,BC间距离y2="14.58" cm。(g取9.80m/s2
(1)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得小球初速度为υ0=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小球初速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0.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将一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桌面上,在长木板的另一端固定打点计时器;
②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跨过定滑轮连接小车和钩码;
③把小车拉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接通电源,从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得到一条纸带;
④关闭电源,通过分析小车位移与速度的变化关系来研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点O为纸带上的起始点,ABC是纸带上的三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ABCO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已知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 Hz,问:
(1)打B点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B=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本实验中,若钩码下落高度为h1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W1,则当钩码下落h2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用h1h2W1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