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546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6

1.单选题(共8题)

1.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t2+5t(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 )
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7m/s
C.第3s初的速度是12m/s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1m/s
2.
如图所示,A、B两图线分别表示在同一参考系中甲、乙两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做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
B. 运动中甲、乙仅相遇一次
C. 交点M表示两物体位移相等
D. 甲、乙两物体均做直线运动
3.
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沿平直路面行驶,当汽车以5m/s2的加速度刹车时,则刹车4s内与刹车8s内的位移之比为( )
A.1:1B.8:9C.3:1D.9:8
4.
关于重力和摩擦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重力就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C.由μ=f/N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压弹簧时,弹簧的弹力总跟压缩量成正比
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D.细绳、轻杆上产生的弹力方向总是在沿着绳、杆的直线上
6.
砖块质量为m,砖块与竖直墙的动摩擦因数为μ,某同学手掌用F的水平力将这砖块压在竖直墙上,那么砖块受竖直墙的静摩擦力一定是:(    )
A.mg ,方向竖直向上B.mg ,方向竖直向下
C.μF ,方向竖直向上D.μF ,方向竖直向下
7.
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  )
A.2 N,方向向右B.8 N,方向向右
C.2 N,方向向左D.零
8.
已知三个分力的大小依次为3N、5N、9N,关于这三个分力的合力大小,下面给出了四个值:①0N ②1N ③5N ④18N.其中可能的是  ()
A.只有②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③④D.只有①②④

2.选择题(共1题)

9.

We dislike people ______ talk much but never do anything.


3.多选题(共6题)

10.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微元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把重物在空气中的落体运动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这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11.
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900 m
12.
如图所示,将光滑斜面上的一物体的重力分解为Fl、F2两个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只受重力mg、弹力N的作用
B.物体受mg、N、F1、F2四个力作用
C.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
D.力N、F1、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跟mg、N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13.
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A、B对水平面仍保持静止,那么

A. B对A的摩擦力等于F,方向水平向右
B. 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等于0
C. A受4个力
D. B受6个力
14.
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木板在水平压力作用下,夹持着重量均为G的完全相同的4块砖保持静止不动的状态,这时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分别为:(   )
A.木板对砖块1的摩擦力大小为2G
B.砖块2对砖块3的摩擦力为0
C.砖块1对砖块2的摩擦力大小为G
D.砖块3对砖块4的摩擦力大小为0
15.
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图正确的是(    )
A.B.
C.D.

4.解答题(共4题)

16.
一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该弹簧系统能使某种型号的战斗机获得初速度v0,然后在跑道上以8m/s2的加速度滑行100m达到起飞速度,已知该战斗机的起飞速度为50m/s.求:
(1)弹射系统使该战斗机获得的初速度v0
(2)改战斗机在跑道上滑行的时间.
17.
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向下滴水是等时的,且第4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恰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 .2m,(重力加速度g=10 m/s2)。由此求:

(1)每隔多长时间滴下一滴水?
(2)屋檐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18.
用细绳AC和BC吊起一重物,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如图所示.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N,B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为了使绳子不断,所吊重物的质量不得超过多少?(g取10m/s2
19.
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 m/s,B车在后,速度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x0="8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225  m才能停下来.求:
(1)B车刹车时A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
(2)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Δt="4" s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5.实验题(共2题)

20.
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印点未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要求小数部分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①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__m/s;
②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m/s2
③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的频率是50Hz,若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交流电的频率为45Hz而未被发觉,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1.
有位同学利用DIS实验来测小车的加速度:他做了一个U型遮光板,遮光片宽度为5 mm,两遮光片间的透光部分距离为10 cm,如图所示.将此遮光板装在小车上,实验时测得两次遮光时间分别为t1=0.100 s,t2=0.050 s,则第一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平均大小为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______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6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