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3题)
1.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m/s2,它意味着( )
A.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两倍 |
B.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m/s |
C.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为2m/s |
D.物体任一秒初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大2m/s |
2.
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
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
D.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其路程 |
4.
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
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
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 |
D.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
5.
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不同,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
A.v0>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
B.v0<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
C.v0<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 |
D.v0>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
7.
下列说法中哪些表示的是时刻( )
A.物体第三秒下落了1米 |
B.校运动会100 m赛跑的最好成绩是![]() |
C.某场足球赛开赛了15分钟时甲队攻入一球 |
D.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周期是86 min |
8.
在人类认识运动的过程中,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应用了抽象思维、数学推理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誉为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真正的开始.采用这一研究方法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 B.牛顿 | C.爱因斯坦 | D.伽利略 |
11.
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过程分三段,第1s、2s为第Ⅰ段,第3s、4s为第Ⅱ段,第5s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Ⅱ段位移是第Ⅰ段与第Ⅲ段位移之和 |
B.第5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
C.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 |
D.第Ⅰ段和第Ⅲ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 |
2.解答题- (共2题)
14.
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
(1)什么时候汽车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汽车从开动到追上自行车之前经多长时间后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1)什么时候汽车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汽车从开动到追上自行车之前经多长时间后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3.实验题- (共1题)
16.
(1)某同学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打点计时器采用 (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先接通电源,在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B.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释放小车,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先释放小车或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都可以
(2)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该同学按打点先后顺序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用刻度尺量出
、
、
、
,由此可知,纸带做 运动(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
A.应先接通电源,在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B.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释放小车,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先释放小车或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都可以
(2)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