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545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6

1.单选题(共16题)

1.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
B.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就大
C.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就大
D.只要物体的速度不为零,加速度就不为零
2.
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 )
A. 20 m
B. 24 m
C. 25 m
D. 75 m
3.
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不能算出楼房的高度(  )
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
B.石块经过楼上一个1.8 m高的窗户所用的时间
C.石块落地前最后1 s的位移
D.石块通过最后1 m位移的时间
4.
小球从空中某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碰撞后上升到空中某一高度处,此过程中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在下落和上升两个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不同
B.小球开始下落处离地面的高度为 o . 8m
C.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为 1 . 0m
D.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m/s
5.
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的是(    )
A.B.
C.D.
6.
在 “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不能减小实验误差(  )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B.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C.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
D.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7.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弹力存在,就一定有摩擦力存在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接触面处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一定也越大
8.
如图所示,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对木块施加力F1F2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
A.8 N,方向向左
B.2 N,方向向右
C.2 N,方向向左
D.零
9.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F1F2F3的作用,则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是    (  )
A.2F1
B.F2
C.2F3
D.0
10.
如图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重力的过程中(绳OC不会断)(  )
A.OM绳先被拉断
B.ON绳先被拉断
C.OM绳和ON绳同时被拉断
D.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条绳先被拉断
11.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和物块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两图像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
A.
B.
C.
D.
12.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大
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质量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小
C.由Fma可知,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D.同一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力成正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一致
13.
如图所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木块的加速度为  
A.B.
C.D.
14.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0并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着,在传送带的A端轻轻放一小物体,若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AB间距离S=16m,则小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为(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转动)(  )
A.2.8sB.2.0sC.2.1sD.4.0s;
15.
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彼此接触的物体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m2,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若用水平推力F作用于物体A,使AB一起向前运动,如图所示.则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
A.B.C.D.
16.
如图所示,在沿平直轨道行驶的车厢内,有一轻绳的上端固定在车厢的顶部,下端拴一小球,当小球相对车厢静止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关于车厢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厢加速度大小为Gtanθ,方向水平向左
B.车厢加速度大小为Gtanθ,方向水平向右
C.车厢加速度大小为Gsinθ,方向水平向左
D.车厢加速度大小为Gsinθ,方向水平向右

2.选择题(共1题)

17.

函数y=tanxcotx的定义域是(  )

3.多选题(共7题)

18.
如图所示,小球以一定初速度沿粗糙斜面向上匀减速是线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己知ab=bd=6m,bc=1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过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
A.vb=m/sB.xde=3mC.vc=3m/s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
19.
用弹簧测力计来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逐渐增加拉力,直到木块运动为止,这一探究性的实验是用来说明
A.静摩擦力大小不是一个固定的值
B.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
C.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
20.
甲乙两队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若不计绳子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
B.甲队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对地面的摩擦力
C.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甲乙两队拉绳的力相等
21.
光滑小球放在两板间,如图所示,当OB不动,OAO点转动使θ角变小时,两板对球的压力FAFB的变化情况为(  )
A.FA变大B.FA变小C.FB变小D.FB变大
22.
一位同学为研究超重和失重,在电梯中用手提着一个弹簧秤,弹簧秤的秤钩上挂一个重为5.0N的钩码。某时,他发现弹簧秤的读数变成了4.8N,则此时电梯的可能运动情况是
A.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以一定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C.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下降D.以一定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23.
下列有关超重与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不论是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发生改变
24.
(多选)关于国际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国际单位制是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一种通用的单位制
B.各国均有不同的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为了交流方便而采用的一种单位制
C.国际单位制是一种基本的单位制,只要在物理运算中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则最后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D.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是长度、能量、时间

4.解答题(共3题)

25.
如图所示,质量m=0.78kg的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向右以v0=2.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F=3.0N,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0.6,=0.8,g取10m/s2

(1)求金属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
(2)如果从某时刻起撤去拉力F,求撤去拉力后金属块还能在桌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26.
所受重力G1="8" N的砝码悬挂在绳PA和PB的结点上.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沿水平方向,且连在所受重力为G2="100" N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如图LZ212所示,sin 37°="0.6,cos" 37°=0.8.试求:

(1)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
(2)木块所受斜面的弹力.
27.
如图所示的传送带,其水平部分ab的长度为2m,倾斜部分bc的长度为4m,bc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37°,将一小物块A(可视为质点)轻轻放于a端的传送带上,物块A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当传送带沿图示方向以v=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若物块A经过b端时未脱离传送带且没有速率损失,试求:

(1)小物块在水平部分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2)小物块A从a端传送到b端所用的时间;
(3)小物块A从b端传送到c端所用的时间。

5.实验题(共1题)

28.
图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
A.M=2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B.M=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C.M=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D.M=4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3)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AB=2.00cm、SBC=4.00 cm、SCD=6.00 cm、SDE=8.00 cm、SEF=10.00 cm、SFG=12.00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7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