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的位移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
B.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m |
C.乙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D.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
B.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到的危险时,不能将它看作质点 |
C.飞机着地滑行过程中,飞机舱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向后运动,是以飞机跑道为参考系 |
D.北京时间2017年9月26日12时19分在斐济群岛以南发生6.4级地震,这里的12时19分是时间 |
3.
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正时,物体一定在加速 |
B.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可能越小 |
C.速度方向为正时,加速度方向一定为正 |
D.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
4.
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的加速度增大时,一定做加速运动 |
B.质点的加速度减为零时,其速度也一定减为零 |
C.质点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一定变化 |
D.质点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一定做匀加速运动 |
5.
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1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18m/s | B.20m/s | C.26m/s | D.30m/s |
6.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第2 s内的位移为12.5 m,那么开始刹车后2 s内与开始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1 | B.3:1 |
C.3:4 | D.4:3 |
2.多选题- (共4题)
7.
某质点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m,又经过2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在最高点时的加速度为零 |
B.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零 |
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方向竖直向下 |
D.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率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同 |
8.
A和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
B.出发时B在A前3 m处 |
C.运动过程中B的速度变化比A慢 |
D.3 s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可能再相遇 |
9.
一物块在水平面地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测量得到,物块在最后2 s内的位移是最开始2 s内位移的两倍,且物块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由此可求得
A.滑块的初速度为3 m/s | B.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2 |
C.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 s | D.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4.5 m |
3.解答题- (共2题)
11.
一个羚羊奔跑完成100m的过程可简化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奔跑中,该羚羊用7.5s跑完全程。已知羚羊在加速阶段的第2s内通过的距离为6m,求该羚羊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