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1.
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x﹣t图象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乙=v丙 |
B.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丙>v乙 |
C.平均速度v甲>v丙=v乙,平均速率相等 |
D.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 |
4.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用弹簧系住一个重60N的物块,物块保持静止,已知物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
=0.3,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那么该弹簧的弹力不可能是( )



A.10 N,水平向右 |
B.16 N,水平向右 |
C.20 N,水平向左 |
D.0 |
5.
如图所示是我国首次立式风洞跳伞实验,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此过程中( )


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大小相等 |
B.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气流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C.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 |
D.人受到的重力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
6.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为了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需直接测的数据有( )
①小球开始滚下的高度 ②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③运动轨迹上某点P的水平坐标 ④运动轨迹上某点P的竖直坐标
①小球开始滚下的高度 ②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③运动轨迹上某点P的水平坐标 ④运动轨迹上某点P的竖直坐标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选择题- (共1题)
10.
2016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这项举措_____。( )
①能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②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④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3.多选题- (共4题)
11.
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
B.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位移与对应时间的比值 |
C.运动方向不变时,瞬时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
D.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对应时间的比值 |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力都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
B.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万有引力是最强的 |
C.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完全独立的,不可能再统一了 |
D.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长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 |
13.
如图甲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木板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其加速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取g=10 m/s2,则


A.滑块的质量m=4 kg |
B.木板的质量M=6 kg |
C.当F=8 N时滑块的加速度为2 m/s2 |
D.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
1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实验装置模拟火箭发射卫星.火箭点燃后从地面竖直升空,燃料燃尽后火箭的第一级第二级相继脱落,实验中测得卫星竖直方向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设运动中不计空气阻力,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推力大小恒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2时刻卫星到达最高点,t3时刻卫星落回地面 |
B.卫星在0~t1时间内的加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 |
C.t1~t2时间内卫星处于超重状态 |
D.t2~t3时间内卫星处于超重状态 |
4.解答题- (共2题)
15.
一科研小组设计了一种新型发射装置,某次实验中,将小球从离地高25 m处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发射,小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落回到地面上.(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求:
(1)小球到达距发射点15 m处所用的时间;
(2)小球落回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1)小球到达距发射点15 m处所用的时间;
(2)小球落回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16.
在距离地面高25 m处竖直上抛一小球,第1 s末及第3 s末先后经过抛出点上方15 m处,试求:(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1)上抛的初速度,距抛出点的最大高度和第3 s末的速度;
(2)从抛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1)上抛的初速度,距抛出点的最大高度和第3 s末的速度;
(2)从抛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5.实验题- (共2题)
17.
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时:
(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在做上述实验时,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结两个细绳套,通过细绳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记下: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然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________,再记下________.

(3)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比较,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在做上述实验时,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结两个细绳套,通过细绳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记下: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然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________,再记下________.

(3)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比较,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