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1.
某校高一物理兴趣小组同滴水穿石在对汽车运动可能性问题研究中有如下几种猜想,其中下列哪一种猜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
A.汽车加速度很大,而速度变化很慢 |
B.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
C.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 |
D.汽车在某一段时间,速度变化大而加速度小 |
2.
[山西忻州一中2018模拟]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关于物体在
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一直做单向直线运动 |
B.物体在![]() |
C.物体在![]() |
D.物体在![]() |
3.
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了邮驿制度.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金牌”一昼夜行500里(1里=500米),每到驿站就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金牌”的平均速度( )
A.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 |
B.与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相当 |
C.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 |
D.与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相当 |
4.
一人晨练,按图所示走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中央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BD、CA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则当他到D点时,他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及位移的方向分别为( )


A.2πR;![]() | B.4πR;2R 向东南 |
C.2.5πR;![]() | D.3πR ;R 向西北 |
5.
上海F1车赛于2014年4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举行。其中有甲、乙两赛车从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启动并且沿平直路面同向前进,在t=0到t=t1时间内,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
B.t1时刻,两车第一次相距最远 |
C.t1时刻,两车的加速度刚好相等 |
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
6.
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主要遇到了两个问题:①无精确的计时仪器;②无测量瞬时速度的工具,关于伽利略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x∝t2替代v∝t解决了问题① |
B.利用光滑的斜面解决了问题② |
C.利用斜面上小球的运动替代自由落体运动解决了问题① |
D.利用x∝t替代v∝t解决了问题② |
7.
有一长为L的列车,正以恒定的加速度过铁路桥,桥长为2L,现已知列车车头过桥头的速度为v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2,那么,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
A.3v1-v2 |
B.3v2-v1 |
C.![]() |
D.![]() |
9.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四段距离相等,质点从O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由O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ta∶tb∶tc∶td=1∶2∶3∶4 |
B.质点通过各点的速率之比va∶vb∶vc∶vd=1∶![]() ![]() |
C.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
D.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vb=vd/2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4题)
11.
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1kg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下表是每隔2s测出的物体瞬时速度,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3s时物体恰好经过B点
B. 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
C. t=10s时物体恰好停在C点
D. B、C间的距离大于A、B间的距离


A. t=3s时物体恰好经过B点
B. 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
C. t=10s时物体恰好停在C点
D. B、C间的距离大于A、B间的距离
12.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其速度分别为v和7v,经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A、B中点时速度为5v
B. 经A、B中点时速度为4v
C. 从A到B所需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4v
D. 在后一半时间所通过的距离比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距离多
A. 经A、B中点时速度为5v
B. 经A、B中点时速度为4v
C. 从A到B所需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4v
D. 在后一半时间所通过的距离比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距离多
13.
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它在落地前1s内共下落35m,g=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物体下落的时间为4s |
B.物体落地时速度为40m/s |
C.下落后第1s内、第2s内、第3s内,每段位移之比为1:2:3 |
D.落地前2s内共下落60m |
14.
a、b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沿同方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在t=0时,b车在a车前方s0处,在t=t1时间内,a车的位移为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若a、b在t1时刻相遇,则s0=s; |
B.若a、b在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 |
C.若a、b在时刻相遇,则s0=![]() |
D.若a、b在t1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2t1。 |
4.解答题- (共2题)
15.
2016年元旦起厦门实施“史上最严交规”,对闯红灯,逆向行驶等严重违规行为,处以500元罚款.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v0=10m/s,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t0=0.5s).甲车司机为了熟悉车况,驾驶车辆进行了一段空档滑行,根据经验计算出滑行加速度大小为0.5m/s2,已知乙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5m/s2.求:
(1)若甲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停车线L=16m,他刹车过程中发现停车位置应该离停车线还有段距离,于是在车离停车线x′=4m时松开刹车让车做空档滑行,车恰好停在停车线前,则甲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多大?
(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应保持多大距离?
(1)若甲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停车线L=16m,他刹车过程中发现停车位置应该离停车线还有段距离,于是在车离停车线x′=4m时松开刹车让车做空档滑行,车恰好停在停车线前,则甲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多大?
(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应保持多大距离?
16.
在竖直井的井底,一人将一物块用弹射器竖直向上射出,站在井口的另一人测得物块从飞出井口到再次落回井口用时2s,井底的人测得物块从射出到落回井底用时6s.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射出的初速度大小;
(2)此竖直井的深度.
(1)物块射出的初速度大小;
(2)此竖直井的深度.
5.实验题- (共2题)
17.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V~6V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最佳的方法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
算出加速度
B.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取其倾角α,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D.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
算出加速度
(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电源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设A点为计时起点
①由图判断小车做 直线运动,②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
③BE间的平均速度
= m/s,④C点的瞬时速度vC= m/s,
⑤小车的加速度a= m/s2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V~6V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最佳的方法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

B.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取其倾角α,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D.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

(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电源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设A点为计时起点
①由图判断小车做 直线运动,②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
③BE间的平均速度

⑤小车的加速度a= 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